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在一个人的好天气里把自己渐渐晒gan(3/3)

WEETSPOT》中。这个以像老男人一样过活的年轻OL为蓝本的词汇,获得了1990流行语大奖的新语部门铜奖。不理会男性的眼光,在车站的站食面吧里自在地吃东西,在电车里看体育杂志,一口气喝光营养补充剂,这些以前从来没有出现过的女性行为一下子备受瞩目。可以说这就是“干物女”的始祖。

这种女人的出现,是跟女性工作方式的改变有关的。因为男女雇佣机会均等法的实施,从80年代后期开始,很多大企业率先启用了“综合职务”(具有综合判断力的管理层职务)、“一般职务”(工作固定,辅助性的普通职务)的采用制度,这种制度直接影响了女性的生活模式。

担任综合职务的女性不仅被要求与男性有同样的能力,连服装、态度也不能掉以轻心。进入90年代因为泡沫经济的影响致使就职状况开始恶化,连带担任综合职务的女性们不得不在一种非常严峻的环境下工作。到了90年代中期,如“Service残业”(无薪加班)等词汇所形容的,白领们的工作形势越来越艰难。一回到家就手软脚软的职业女性人数递增,在这样的大形势下,上班族们整日为工作而忙碌,等惊觉时已经跨入3打头的年纪。为工作奔波劳碌,恋爱变成麻烦累事,对恋爱望而却步的女性越来越多。

另一方面,因为工作上男女平等的推行,收入上一个人过活的不安也变少了。这样的女性增多,使一直沿用到80年代的“女人等于圣诞节蛋糕”(过了25就卖不出去了)的形容也不见了,一个人的生活也变得挺舒服。只是,这种状态并不是职场女性们自己设定目标后而追求到的结果,所以在她们内心深处的某个地方仍然是不安的,电视剧里的“干物女”亦如此。

无视任何压力的干物女

为什么日本会有这么多么“某某女”不断登场呢?其实这与引导女性生活方式的媒体有关。很多女性杂志一直以来不断地给各种拥有不同生活方式的女性冠名,通过介绍她们,推出新时代女性的新生活方式。女性作家的随笔也起到了辅助作用。

70年代,生活方式很多样化,随着女性们进入社会,她们的结婚观和恋爱观都发生了巨大变化,这个时候杂志引领了女性的主张。70年代末创刊的女性杂志《croissant》,不时会发布一些“向单身和女强人看齐”的讯息,得到了新时代女性们的支持。对于这种论调持反对态度,专门描写受这些讯息影响,却没有得到幸福的女性随笔《croissant症候群》(松原惇子1988年)的出版也引起了话题。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