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175章便见一酒槽中(2/2)

这兴庆,原是太上皇时候住的,如今垂老住着,心中却也喜。只因杨贵妃已死,中三千粉黛,俱已凋零,别无太上皇的人。

那观主便邀住李謩不放,摆上素斋来,李謩与李年二人胡吃了些。从此李謩心中却撇不下这念,常常独自一人瞒着李年到这女贞观中来走动。

原来永清恰于昨夜死了,此时正忙着收殓。李謩在一旁劝了几句,又丢下十两银,给永清超荐的,念千恩万谢。李謩正要辞去,一见那观主来,原来正是去年在嵬坡同看袜的女姑。今日无意相逢。

李謩听说永清、念也是旧时朝元阁演曲的人,便喜得什么似的,隔了几天,便央着李年,带他到女贞观去拜见念。谁知念正泪光满面的在那里哭她的同伴永清。

这样的重赏,谁人不愿。民间顿时闹起来,家家,搜寻的搜寻,传说的传说,哄动了多时,却不见有梅妃的形迹。

三十岁左右的妇人,气度甚是雅淡。因听他二人说得十分凄凉,便来好言相劝,接着那来说:“永清姑姑唤呢。”

也不见有梅妃的踪迹。没奈何,只得空手回来复旨。太上皇听了,不禁万分伤心,想起梅妃的丽婉恋,与她昔日两地相思的滋味,便愈觉得梅妃的可了,他疑是兵火之后,落在民间。肃宗皇帝,便下诏在民间察访。如有寻得梅妃送还京师的,当给官三秩,赏钱百万。

他一来果然也上了念的颜,二来也怜惜她的世,又因她能演唱《霓裳》曲,不觉也动了知音之。便是念到此时,世飘零,却有人来,不觉全个儿心扑在这多情公上去。

只可怜李年在前几天已病死在李謩家中,不及再见太上皇的颜了。太上皇回,肃宗皇帝便奉养在兴庆中,朝夕与张皇后来中定省。所有昔日天宝旧人,都拨兴庆中伺候太上皇。

太上皇又命士飞神御气,上升九霄,下察九洲,也不可见。太上皇因想念梅妃,又时时悲泣。肃宗皇帝暗令丹青妙手,画一幅梅妃小像,令力士献与上皇。

后来还是李年成就了他们的好事,替他们了一个月老。念便还俗来,嫁与李謩,一双两好地过着日,这时太上皇已回京师,怀念天宝旧人,李謩夫妻二人,都被召去,拜李謩为中书舍人。

急急里屋看视,此时天已是晴霁,李年便也起告辞。回到家中,把在女贞观中遇到念的话,告诉李謩知

太上皇看了叹:“画虽极似,可惜不活。”便题诗一首在画上:“忆昔妃在紫宸,铅华不御得天真。霜绡虽似当时态,争奈波不顾人!”写罢,不觉泪滴袍袖,命匠人把像刻在石上,藏在东阁中。

太上皇愈是悲伤,忽想到温泉汤池旁,亦有梅树十多株。便亲自坐小辇到温泉,见了华清池,又不觉想起往日情形,十分慨。命内侍在梅树下发掘,才一动手,便见一酒槽中,以锦裀裹尸。

太上皇大哭,一恸而醒,立传力士,命率众内侍往太池发掘。掘遍池东梅树下,却毫无音响。

这时忽然想起那梅妃江采苹,忙命力士到翠华东阁去宣召,满拟诉说相思,离。谁知力士去到东阁找寻梅妃时,早已人去楼空。问旧日女,却没有一个在了。便在后中寻遍。

这时天气渐渐暑,太上皇昼卧在竹林下纳凉,蒙眬睡去,仿佛见梅妃隔竹伫立,掩袖而泣。太上皇招以手,问妃:“究居何?”梅妃哽咽着说:“往昔陛下蒙尘,妾死兵之手,怜妾者葬妾于池东梅树旁。”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