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婚礼记者(3/4)

“我知道。”

“我帮你在照片面孔上打格子可好?”

吕女士笑了“一定会认出来。”

子蓉告辞,立刻到办馆去叫人送水果及巧克力糖到吕女士家。

子蓉伏在报馆写字格前苦写。

同事问:“有故事了吗?”

“有一点。”

“子蓉,看不出你会暗中用工夫。”

子蓉一时不知这话是褒是贬,不方便回答,赔笑之余,执笔疾书。

同事并没有走开“为爱情做文章,多么取巧,不过,你写的真是爱情吗?抑或,现代婚姻轻率自私,早已不值一哂?”

子蓉只是说:“你的意见十分中肯。”

她不管别人怎么说,她打算先交出头三段访问稿,以及前后对照的相片。

看了真叫人欷嘘。

傍晚,接到电话。

“刘小姐,我是吕合玲,请到我家来一次。”

子蓉听出她声音中的悲伤与屈辱“我十分钟后即到你处。”

子蓉看到年轻的孕妇脸上全是瘀青,一只眼睛肿如鸽蛋。

“唉呀,快通知警方。”

“他知道我接受话问,非常生气。”

“你有无亲友家可以暂避?”

伤者摇摇头“他再也不会回来。”

“我陪你到医生处检查。”

相熟的医生检查过后建议孕妇住院观察。

吕女士坦言:“我没有钱。”

子蓉说:“我有。”

当晚,吕合玲就小产了。

为故事平添一丝悲惨的意味。

编辑读完访问,忍不住问:“她打算怎么样?”

“与丈夫分手,白天可在亲戚开的纺织厂工作,晚上到理工大学修读课程。”

“呵重新做人。”

“正是,社会上这种再生人是很多的。”

“之后,就炼成金刚不坏之身了。”

希望她成功。

第四对夫妇令人鼓舞,两人加一起足足一百六十多岁,共育有五名子女,廿二名孙儿,三个曾孙。

戚氏夫妇身体机能良好,相敬如宾。

子蓉精神为之一振,这是婚姻最好的一面。

问到老太太过去六十年有何烦恼,她答:“有,他鼻鼾声不绝,真讨厌。”

子孙们大笑。

廿二名孙儿中有五人已婚,也许得到优良遗传,无一人离婚。

他们当晚有饭局,请记者同往。

子爱问:“有人生日?”

戚老太太笑:“那么多人,一定有人生日。”

子蓉与他们一家大吃大喝,非常尽兴。

细心的她留意到,当晚结账的是老先生本人。

如此疏爽,怪不得子孙乐意欢聚,做快乐的老人家也得讲条件:看得开,手头宽裕,身体健康。

老了,一定要向威氏学习。

子蓉在特写中注明:“各人有各人的缘法。”

*问稿刊出,戚家打电话来:“可否把照片放大送我们?”

子蓉问:“要几份?”

“三十五份。”

“那么多?”

“呃,寄给亲友看。”

“好,没问题。”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