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35黛玉的诗歌观(2/2)

真正的好诗,如禅,是“不可说,不可说,一说便是错”的,据说梁启超与顾随,上诗歌赏析课时,只能言“好,真是好”,再说不其他的。香菱能领会到这难以言喻的好,可见了一大步,有了这个铺垫后,黛玉再翻陶诗给她看,引她到更大的天地之中,但并不将陶诗作为推荐读,大约是觉得陶诗属于级班教材,香菱应该先看王维、李白、杜甫三个人的诗,打好底,再谈其他。

这样浅近的就,一了这个格局,再也学不来的。

金谷酒,媚玉堂人,何幸邀恩车过往频。

这个见识真,唐诗的好在于境界,宋诗万难赶上,只是得趣而已,两者的差别,如同真实的自然界与微观山,后者总有聊胜于无的意思。像陆游这句诗,偶尔把玩一下也可,但是门者一旦被这样的诗迷惑,只能是屋下架屋,难成气候。

不但是这一首,红楼梦里大分诗作都准平平,也就是黛玉的几首较有真情实,但也不像宝玉所自嘘的,是可以与前人相抵的上乘之作,人家不过是为这位公捧场,偏他就给个槌当个针。

正是因了这份死心塌地,红楼的调,始终是温柔的,怨而不怒,哀而不伤,即使苦境,亦无一丝戾气,对生命有如此柔情的人,我们应该称他为诗人。

黛玉自己的诗,有两,一属于婉约派,比如著名的《葬词》、《秋窗风雨夕》、《柳絮词》等等,风缠绵,哀婉动人;另一则属于王维、陶潜一类,白描为主,较为自然,比如元省亲时,黛玉奉命的那首诗:世外仙源匾额名圆筑何,仙境别红尘,借得山川秀,添来景新。

红楼无好诗,但红楼却有着大的、激情澎湃的诗意,不单是黛玉葬,不单是宝黛之恋,当然更不单是那些风晨雨夕风雪月,而是这一切聚集起来,向我们展示的生命的虚与实,有与无,繁华与零落,九死不悔的执着和无能为力的叹息,那样一集,悲欣加。在这调下,作者总是与叙述中的“现在”保持着距离,他好像永远在回望着,这姿态使每一段都变得立起来,团锦簇之际,你能看见隐隐的暗影,苦寒死寂的时刻,仍有往昔的光辉照过来,生命因此而风情万,它给予的一切,让人都甘愿承担。

这里又没李商隐什么事,说实话,我也认为李商隐不是学诗者的首选,读者容易被他的情绪带动,诗未必学成,只会学来一肚的风雪月和自诩风,很多年前,我甚至在某个征婚启事里看到,那个经历坎坷的男,要找一个和他一样好李商隐的人。天啊,他怎么会经历不坎坷呢?

她得的结论是:诗的好,有里说不来的意思,想去却是真的。有似乎无理的,想去竟是有理有情的。

这首诗写得很平,可见王陶之境界只能作为一个理想,黛玉——其实是幕后的曹雪芹是写不来的。这也不仅是个人才华的问题,诗歌从来都是宋不如唐,至明、至清,愈不如前,当然,这也不是绝对的,但后来再也不像唐朝那样诗人遍地,平均准大为降低,曹公也只能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了。

黛玉老师推荐的是王维,这个选得好,王维的诗自然雅澹,局开阔,看似浅近无理,却真而有味。香菱谈学习验时,那段话讲得非常彩:我看他《上》一首,那一联云: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想来烟如何直?日自然是圆的。这“直”字似无理“圆”字似太俗。合上书一想,倒像是见了这景的。若说再找两个字换这两个,竟再找不两个字来。再还有“日落江湖白,来天地青”,这“白”“青”两个字也似无理。想来,必得这两个字才形容得尽,念在嘴里倒象有几千斤重的一个橄榄。还有“渡余落日,墟里上孤烟”,这“余”字和“上”字,难为他怎么想来!我们那年上京来,那日下晚便湾住船,岸上又没有人,只有几棵树,远远的几家人家作晚饭,那个烟竟是碧青,连云直上。谁知我昨日晚上读了这两句,倒象我又到了那个地方去了。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