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隐公卷二起二年尽四年(5/7)

氏子来求赙。武氏子者何?天子之大夫也。其称武氏子何?(据宰渠氏官,仍叔不称氏,尹氏不称子。)

[疏]“武氏子者何”○解云:欲言王臣,不言王使;欲言诸侯之臣,文无系国,故执不知问。○注“据宰渠氏官”者。○解云:即桓四年“夏,天王使宰渠伯纠来聘”是也。○注“仍叔不称氏”○解云:即桓五年“天王使仍叔之子来聘”是也。

讥。何讥尔?父卒,子未命也。(时虽世大夫,缘孝子之心,不忍便当父位,故顺古先试一年,乃命于宗庙。武氏子父新死,未命而便为大夫,薄父子之恩,故称氏言子,见未命以讥之。)

[疏]注“时虽世大夫”○解云:知者,正见尹氏之属故也。○注“缘孝”至“宗庙”解云:知如此者,正以此经讥父卒子未命而便为大夫故也。

何以不称使?(据南季称使。)

[疏]注“据南季称使”○解云:即下九年“春,天王使南季来聘”是也。

当丧未君也。(当丧,谓天子也。未君者,未三年也。未可居君位称使也。故绝正其义,与毛伯同。)

[疏]注“未君至伯同”○解云:即文九年“春,毛伯来求金”传云“何以不称使?当丧未君也。逾年矣,何以谓之未君”“以天子三年,然后称王”“缘民臣之心,不可一日无君,故逾年即位”“缘孝子之心,即三年不忍当”是故三年乃称王命使大夫矣。

武氏子来求赙,何以书?(不但言何以书者,嫌主覆问上所说二事,不问求赙。○覆,芳服反。)

[疏]注“不但”至“求赙”○解云:上二事者,即父卒子未命,当丧未君是也。嫌言父卒子未命何以书,当丧未君何以书,故须连言之。注主为求赙书也者,嫌为上二事书故也。

讥。何讥尔?丧事无求。求赙,非礼也。(主为求赙书也。礼本为有财者制,有则送之,无则致哀而巳,不当求,求则皇皇伤孝子之心。)

[疏]注“求则皇”至“子之心”解云:言制礼本意,所以丧事无求者,恐伤孝子之心故也,何者?正以孝子本意无心求矣。

盖通于下。(云尔者,嫌天子财多不当求,下财少可求,故明皆不当求之。)

[疏]“盖通于下”○解云:盖,诂为皆,若似盖云归哉之类,或者不受于师,故疑之。

八月,庚辰,宋公和卒。(不言薨者,《春秋》王鲁,死当有王文。圣人之为文辞孙顺,不可言崩,故贬外言卒,所以褒内也。宋称公者,殷后也。王者封二王后,地方百里,爵称公,客待之而不臣也。《诗》云“有客宿宿,有客信信”是也。○孙,音逊。)

[疏]注“故贬”至“内也”○解云:鲁得尊名,不与外诸侯同文,即是尊鲁为王之义。

冬,十有二月,齐侯、郑伯盟于石门。

癸未,葬宋缪公。葬者曷为或日,或不日?不及时而日,渴葬也。(不及时,不及五月也。礼,天子七月而葬,同轨毕至。诸侯五月而葬,同盟至。大夫三月而葬,同位至。士逾月,外姻至。孔子曰:“葬于北方,北首,三代之达礼也,之幽之故也。”渴,喻急也,乙未葬齐孝公是也。○宋缪公,音穆,《左氏》作“穆”凡此后仿此。首,手又反。)

[疏]注“礼天子”至“姻至”○解云:皆隐元年《左传》文。○注“孔子”至“故也”解云:《檀弓下》篇文云。“孔子曰”之下无“礼”字。○注“渴喻”至“是也”解云:即僖二十七年“六月,庚寅,齐侯昭卒。八月,乙未,葬齐孝公是也。而言渴葬者,谓更无他事但孜孜于葬故不待五月矣

”不及时而不日,慢葬也。(慢葬不能以礼葬也,八月葬蔡宣公是也。)

[疏]注“慢葬”至“葬也”○解云:即下八年“夏,六月,巳亥,蔡侯考父卒”○注“八月”至“是也”○解云:言但自慢薄不依礼。故不待五月也。○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