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义曰:既叙《鲁论》、《齐论》之作及传述之人,乃以此言结之也。
故有《鲁论》、有《齐论》。
○正义曰:此辨三《论》篇章之异也。《齐论》有《问王》、《知》,多于《鲁论》二篇,所谓《齐论语》二十二篇也。《古论》亦无此《问王》、《知
》二篇,非但《鲁论》无之,《古论》亦无也。《古论》亦无此二篇,而分《尧曰》下章“
张问”以为
鲁共王时,尝以孔
宅为
,坏,得《古文论语》。
[疏]“齐论”至“教授”
[疏]“故有《鲁论》有《齐论》”
[疏]“鲁共”至“论语”
疾,选大臣可属者引至禁中,拜望之为前将军。元帝即位,为弘恭、石显等所害,饮鸩自杀。天闻之,惊拊手为之
,涕泣哀恸左右。长
嗣为关内侯。”《表》又云:“相国、丞相皆秦官,金印紫绶,掌丞天
,助理万机。”应劭曰:“丞,承也;相,助也。”“秦有左、右,
帝即位,置一丞相。十一年更名相国,绿绶。孝惠、
后置左、右丞相,文帝二年一丞相,哀帝元寿二年更名大司徒。”《传》曰:“韦贤字长孺,鲁国邹人也。贤为人质朴少
,笃志于学,兼通《礼》、《尚书》,以《诗》教授,号称邹鲁大儒,徵为博士、给事中,
授昭帝《诗》,稍迁光禄大夫。及宣帝即位,以先帝师,甚见尊重。本始三年,代蔡义为丞相,封扶
侯,年七十馀,为相五岁。地节三年,以老病乞骸骨,赐黄金百斤,罢归,加赐第一区。丞相致仕,自贤始。年八十二薨,谥曰节侯。少
玄成字少翁“复以明经历位至丞相,邹、鲁谚曰:‘遗
黄金满籯,不如教
一经。’玄成为相七年,建昭三年薨,谥曰共侯。”此四人皆传《鲁论语》。
《齐论语》二十二篇,其二十篇中,章句颇多于《鲁论》。琅邪王卿及胶东庸生、昌邑中尉王吉皆以教授。
[疏]“齐论”至“鲁论同”
《齐论》有《问王》、《知》,多于《鲁论》二篇。《古论》亦无此二篇,分《尧曰》下章“
张问”以为一篇,有两《
张》,凡二十一篇。篇次不与《齐》、《鲁论》同。
○正义曰:此叙《齐论语》之兴及传授之人也。《齐论语》凡二十二篇,其二十篇篇名与《鲁论》正同,其篇中章句则颇多于《鲁论》。篇者,积章而成篇,遍也,言情铺事明而遍者也。积句以成章,章者,明也,总义包
所以明情者也。句必联字而言,句者,局也,联字分疆,所以局言者也。琅邪、胶东,郡国名。王卿,天汉元年由济南太守为御史大夫。庸生名谭生,盖古谓有德者也。昌邑中尉者,《表》云:“诸侯王,
帝初置,金玺盭绶,掌治其国。有太傅辅王,内史治国民,中尉掌武职,丞相统众官。景帝中五年,改丞相曰相。成帝绥和元年,省内史,更令相治民,如郡太守。中尉如郡都尉。”《传》云:“王吉字
,琅邪皋虞人也。少好学明经,以郡吏举孝廉为郎,补若卢右丞,迁荧
令,举贤良为昌邑中尉。”此三人皆以《齐论语》教授于人也。
○正义曰:“此叙得《古论》之所由也。尝,曾也。坏,毁也。言鲁共王时,曾以孔
宅为
,乃毁之,于
中故得此《古文论语》也。《传》曰:鲁共王馀,景帝
,程姬所生“以孝景前二年立为淮
王,前三年徙王鲁,二十八年薨”谥曰共王。“初好治
室,坏孔
旧宅以广其
,闻锺磬琴瑟之音,遂不敢复坏。于其
中得古文经传”即谓此《论语》及《孝经》为传也。故汉武帝谓东方朔云:“《传》曰:时然后言,人不厌其言。”又成帝赐翟方
《策书》云:“《传》曰:
而不危,所以长守贵也。”是汉世通谓《论语》、《孝经》为传。以《论语》、《孝经》非先王之书,是孔
所传说,故谓之传,所以异于先王之书也。言古文者,科斗书也,所谓仓颉本
,周所用之。以今所不识,是古人所为,故名古文。形多
尾细,状复团圆,似
虫之科斗,故曰科斗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