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卷三八佾第三(4/7)

也。言我知褅礼之说者,于天下之事中,其如指示于此掌中之物。言其易了也。“指其掌”者,此句弟子作《论语》时言也。当时孔子举一手伸掌,以一手指之,以示或人,曰:“其如示诸斯乎!”弟子等恐人不知示诸斯谓指示何等物,故著此一句,言是时夫子指其掌也。

祭如在,孔曰:“言事死如事生。”祭神如神在。孔曰:“谓祭百神。”子曰:“吾不与祭,如不祭。”包曰:“孔子或出或病而不自亲祭,使摄者为之,不致肃敬于心,与不祭同。”

[疏]“祭如在”至“不祭”

○正义曰:此章言孔子重祭礼。“祭如在”者,谓祭宗庙必致其敬,如其亲存。言事死如事生也。“祭神如神在”者,谓祭百神亦如神之存在而致敬也。“子曰:吾不与祭,如不祭”者,孔子言,我若亲行祭事,则必致其恭敬。我或出或病,而不自亲祭,使人摄代己为之,不致肃敬于心,与不祭同。

○注“谓祭百神”

○正义曰:百神谓宗庙之外皆是。言百神,举成数。

王孙贾问曰:“与其媚于奥,宁媚于灶,何谓也?”孔曰:“王孙贾,卫大夫。奥,内也。以喻近臣。灶,以喻执政。贾,执政者,欲使孔子求昵之,微以世俗之言感动之也。”子曰:“不然。获罪于天,无所祷也。”孔曰:“天,以喻君。孔子拒之曰:如获罪于天,无所祷于众神。”

[疏]“王孙”至“祷也”

○正义曰:此章言夫子守礼,不求媚于人也。“王孙贾”者,卫执政大夫也。“问曰:与其媚于奥,宁媚于灶,何谓也”者,媚,趣乡也;奥,内也,谓室内西南隅也,以其隐奥,故尊者居之。其处虽尊,而闲静无事,以喻近臣虽尊,不执政柄,无益于人也。灶者,饮食之所由,虽处卑亵,为家之急用,以喻国之执政,位虽卑下,而执赏罚之柄,有益于人也。此二句,世俗之言也。言与其趣于闲静之处,宁若趣于急用之灶,以喻其求于无事之近臣,宁若求于用权之执政。王孙贾时执国政,举于二句,佯若不达其理,问于孔子曰:“何谓也?”欲使孔子求媚亲昵于己,故微以世俗之言感动之也。“子曰:不然。获罪于天,无所祷也”者,孔子拒贾之辞也。然,如此也。言我则不如世俗之言也。天,以喻君。获,犹得也。我道之行否,由于时君,无求于众臣。如得罪于天,无所祷于众神。子曰:“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孔曰:“监,视也。言周文章备于二代,当从之。”

[疏]“子曰”至“从周”

○正义曰:此章言周之礼文犹备也。“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者,监,视也。二代,谓夏、商。郁郁,文章貌。言以今周代之礼法文章,回视夏、商二代,则周代郁郁乎有文章哉。“吾从周”者,言周之文章备于二代,故从而行之也。子入太庙,包曰:“太庙,周公庙。孔子仕鲁,鲁祭周公而助祭也。”每事问。或曰:“孰谓鄹人之子知礼乎?入太庙,每事问。”孔曰:“鄹,孔子父叔梁纥所治邑。时人多言孔子知礼,或人以为,知礼者不当复问。”子闻之,曰:“是礼也。”孔曰:“虽知之,当复问,慎之至也。”[疏]“子入”至“礼也”

○正义曰:此章言夫子慎礼也。“子入太庙”者,子,谓孔子。太庙,周公庙。孔子仕鲁,鲁祭周公而助祭,故得入之也。“每事问”者,言太庙之中,礼器之属,每事辄问于令长也。“或曰:孰谓鄹人之子知礼乎?入太庙,每事问”者,孰,谁也。鄹人,鲁鄹邑大夫孔子父叔梁纥也。或有人曰:“谁谓鄹大夫之子知礼者也?”时人多言孔子知礼,或人以为,知礼者不当复问,何为入太庙而每事问乎?意以为孔子不知礼。“子闻之,曰:是礼也”者,孔子闻或人之讥,乃言其问之意,以宗庙之礼当须重慎,不可轻言,虽已知之,更当复问,慎之至也。

○注“包曰”至“助祭也”

○正义曰:云“太庙,周公庙”者,文十三年《公羊传》曰:“周公称太庙,鲁公称世室,群公称宫。”故知“太庙,周公庙也”云“孔子仕鲁”者,《史记·孔子世家》云:“孔子贫且贱。及长,尝为季氏吏,料量平。尝为司职吏而畜蕃息。由是为司空。其后定公以孔子为中都宰,一年,四方皆则之。由中都宰为司空,由司空为大司寇,摄相事。”是仕鲁,由是故得与助祭也。

○注“孔曰”至“复问”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