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卷六雍也第六(5/6)

[疏]“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正义曰:此章言人之学道用心深浅之异也。言学问,知之者不如好之者笃厚也,好之者又不如悦乐之者深也。

子曰:“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王曰:“上,谓上知之所知也。两举中人,以其可上可下。”

[疏]“子曰: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

○正义曰:此章言授学之法,当称其才识也。语,谓告语。上,谓上知之所知也。人之才识凡有九等,谓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也。上上则圣人也,下下则愚人也,皆不可移也。其上中以下,下中以上,是可教之人也。中人,谓第五中中之人也以上,谓上中、上下、中上之人也,以其才识优长,故可以告语上知之所知也。中人以下,谓中下、下上、下中之人也,以其才识暗劣,故不可以告语上知之所知也。此应云“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以下不可以语上”而繁文两举中人者,以其中人可上、可下故也。言此中人,若才性稍优,则可以语上;才性稍劣,则不可以语上,是其可上、可下也。

樊迟问知。子曰:“务民之义,王曰:“务所以化道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包曰:“敬鬼神而不黩。”问仁。曰:“仁者先难而后获,可谓仁矣。”孔曰:“先劳苦而后得功,此所以为仁。”

[疏]“樊迟”至“仁矣”

○正义曰:此章明仁、知之用也。“樊迟问知”者,弟子樊须问于孔子,何为可谓之知。“子曰: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者,孔子答其为知也。言当务所以化道民之义,恭敬鬼神而疏远之,不亵黩,能行如此,可谓为知矣。“问仁”者,樊迟又问何为可谓之仁。“子曰:仁者先难而后获,可谓仁矣”者,此答其为仁也。获,犹得也。言为仁者先受劳苦之难,而后乃得功,此所以为仁也。

子曰:“知者乐水,包曰:“知者乐运其才知以治世,如水流而不知已。”仁者乐山。仁者乐如山之安固,自然不动,而万物生焉。知者动,包曰:“日进故动。”仁者静。孔曰:“无欲故静。”知者乐,郑曰:“知者自役得其志故乐。”仁者寿。”包曰:“性静者多寿考。”

[疏]“子曰”至“仁者寿”

○正义曰:此章初明知、仁之性,次明知、仁之用,三明知,仁之功也。“知者乐水”者,乐,谓爱好。言知者性好运其才知以治世,如水流而不知已止也。“仁者乐山”者,言仁者之性好乐如山之安固,自然不动,而万物生焉。“知者动”者,言知者常务进故动。“仁者静”者,言仁者本无贪欲,故静。“知者乐”者,言知者役用才知,成功得志故欢乐也。“仁者寿”者,言仁者少思寡欲,性常安静,故多寿考也。

子曰:“齐一变至于鲁,鲁一变至于道。”包曰:“言齐、鲁有太公、周公之馀化,太公大贤,周公圣人,今其政教虽衰,若有明君兴之,齐可使如鲁,鲁可使如大道行之时。”

[疏]“子曰:齐一变至于鲁,鲁一变至于道。”

○正义曰:此章言齐、鲁有太公、周公之馀化,太公大贤,周公圣人,今其政教虽衰,若有明君兴之,齐可一变使如于鲁,鲁可一变使如于大道行之时也。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