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无情者不得尽其辞,大畏民志。”郑注云:“情犹实也。无实者多虚诞之辞,圣人之听讼与人同耳。必使民无实者不敢尽其辞,大畏其心志,使诚其意,不敢讼。”然则“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是夫子辞。“无情者不得尽其辞,大畏民志”是记者释夫子无讼之事,意与此注及王弼不同,未知谁是,故具载之。
子张问政。子曰:“居之无倦,行之以忠。”王曰:“言为政之道,居之于身,无得解倦,行之于民,必以忠信。”
[疏]“子张问政。子曰:居之无倦,行之以忠。”
○正义曰:此章言为政之道,若居之于身,无解倦,行之于民,必以忠信也。
子曰:“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郑曰:“弗畔,不违道。”
[疏]“子曰”至“弗畔矣夫”
○正义曰:此章及注与《雍也篇》同,当是弟子各记所闻,故重载之。或本亦有作“君子博学于文”
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疏]“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正义曰:此章言君子之于人,嘉善而矜不能,又复仁恕,故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也。小人则嫉贤乐祸,而成人之恶,不成人之美,故曰反是。
季康子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郑曰:“康子,鲁上卿,诸臣之帅也。”
[疏]“季康子问政”至“不正”
○正义曰:此章言为政在乎修已。“对曰:政者,正也”者,言政教者在于齐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者,言康子为鲁上卿,诸臣之帅也,若已能每事以正,则已下之臣民谁敢不正也。
季康子患盗,问于孔子。孔子对曰:“苟子之不欲,虽赏之不窃。”孔曰:“欲,多情欲。言民化于上,不从其令,从其所好。”
[疏]“季康子”至“不窃”
○正义曰:此章言民从上化也。“季康子患盗,问于孔子”者,时鲁多盗贼,康子患之,问于孔子,欲以谋去也。“孔子对曰:苟子之不欲,虽赏之不窃”者,孔子言,民化于上,不从其令,从其所好。苟,诚也。诚如子之不贪欲,则民亦不窃盗。非但不为,假令赏之,民亦知耻而不窃也。今多盗贼者,正由子之贪欲故耳。
○注“孔曰”至“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