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卷十四宪问第十四(2/7)

○正义曰:此章论忠之心也。言人有所,必劳来之;有所忠,必教诲之也。

○正义曰:云“西,郑大夫”者,案《左传》驷之公孙夏也。“或曰:楚令尹西”者,案《左传》公申也,代瓦为令尹,为白公胜所杀者也。

○正义曰:“惠,”《释诂》文。云“产,古之遗”者,昭二十年《左传》曰:“产卒,仲尼闻之,涕曰:‘古之遗也。’”杜注云:“产见,有古人之遗风。”

○注“孔曰”至“遗

路问成人。曰:“若臧武仲之知,曰:“鲁大夫臧孙纥。”公绰之不曰:“孟公绰。”卞庄之勇,周曰:“卞邑大夫。”冉求之艺,文之以礼乐,孔曰:“加之以礼乐文成。”亦可以为成人矣。”曰:“今之成人者何必然?见利思义,曰:“义然后取,不苟得。”见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为成人矣。”孔曰:“久要,旧约也。平生,犹少时。”

○注“为曰”至“西”

○正义曰:此章言仁难备也。虽曰君,犹未能备,而有时不仁也。若仲九合诸侯,不以兵车,可谓仁矣,而镂簋朱紘,山节藻棁,是不仁也。小人不及仁,故未有仁者。

○正义曰:此章言人之贫乏,多所怨恨,而无怨为难。江熙云:“颜渊无怨,不可及也。”人若丰富,好生骄逸,而无骄为易。江熙云:“贡不骄,犹可能也。”

○注“曰:鲁大夫臧孙纥”

曰:“贫而无怨难,富而无骄易。”

○正义曰:案《

○正义曰:此章历评产、西、仲之为人也。“或问产”者,或人问于夫曰:“郑大夫产何如人也?”“曰:惠人也”者,惠,也。言产仁恩被人之人也。“问西”者,或人又问郑大夫西之行。“曰:彼哉!彼哉”者,彼指西也。言“如彼人哉!如彼人哉!”无足可称也。“问仲”者,或人又问齐大夫夷吾也。“曰:人也。夺伯氏骈邑三百,饭疏,没齿无怨言”者,此答言仲是当理之人也。“人也”指仲,犹云此人也。伯氏,郑大夫。骈邑,地名。没齿,谓终没齿年也。伯氏邑于骈邑三百家,仲夺之使贫,但饭疏至于终年亦无怨言,以其仲当理故也。

○正义曰:此章评鲁大夫孟公绰之才也。赵、魏皆晋卿所采邑名也。家臣称老。公绰,赵、魏贪贤,家老无职,若公绰为之,则优游有馀裕也。滕、薛乃小国,而大夫职烦,则不可为也。

○正义曰:云“谋于野则获,于国则否”者,襄三十一年《左传》文。此及下注皆于此。案彼《传》云:“产之从政也,择能而使之。冯简能断大事,大叔秀而文,公孙挥知四国之为,而辨于大夫之族姓、班位、贵贱、能否,而又善为辞令。裨谌能谋,谋于野则获,谋于邑则否。郑国将有诸侯之事,产乃问四国之为于羽,且使多为辞令,与裨谌乘以适野,使谋可否,而告冯简使断之。事成,乃授大叔使行之,以应对宾客,是以鲜有败事。”是也。

[疏]“曰:之,能勿劳乎?忠焉,能勿诲乎?”

曰:“之,能勿劳乎?忠焉,能勿诲乎?”孔曰:“言人有所,必劳来之;有所忠,必教诲之。”

○正义曰:此章论成人之行也。“路问成人”者,问于夫,行何德行谓之成人。“曰:若臧武仲之知,公绰之不,卞庄之勇,冉求之艺,文之以礼乐,亦可以为成人矣”者,此答成人之行也。必也,知如武仲,廉如公绰,勇如卞庄,艺如冉求,既有知廉勇艺,复以礼乐文成之,虽未足多,亦可以为成人矣。“曰:今之成人者何必然”者,夫乡言成人者,是古之人也,又言今之成人不必能备如此也。“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为成人矣”者,此今之成人行也。见财利思合义然后取之;见君亲有危难,当致命以救之。久要,旧约也。平生,犹少时。言与人少时有旧约,虽年长贵达,不忘其言。能此三事,亦可以为成人也。

○注“犹《诗》言‘所谓伊人’”

[疏]“曰:贫而无怨难,富而无骄易”

[疏]“或问”至“怨言”

曰:“为命,裨谌草创之,孔曰:“裨谌,郑大夫氏名也。谋于野则获,于国则否。郑国将有诸侯之事,则使乘车以适野,而谋作盟会之辞。”世叔讨论之,行人羽修饰之,东里之。”曰:“世叔,郑大夫游吉也。讨,治也。裨谌既造谋,世叔复治而论之,详而审之。行人,掌使之官。羽,公孙挥。产居东里,因以为号。更此四贤而成,故鲜有败事。”

○注“曰”至“败事”

○注“孔曰”至“之辞”

曰:“孟公绰为赵、魏老则优,不可以为滕、薛大夫。”孔曰:“公绰,鲁大夫。赵、魏,皆晋卿。家臣称老。公绰,赵、魏贪贤,家老无职,故优。滕、薛小国,大夫职烦,故不可为。”

[疏]“曰:君而不仁者有矣夫,未有小人而仁者也”

曰:“君而不仁者有矣夫,未有小人而仁者也。”孔曰:“虽曰君,犹未能备。”

○正义曰:云“行人,掌使之官”者,《周礼·秋官》有大行人、小行人,皆大夫也,掌诸侯朝觐、宗庙会同之礼仪及时聘间问之事,则诸侯之行人亦然,故云掌使之官,谓掌其为使之官也。

○正义曰:《诗·秦风·蒹葭》文也,《传》云:“伊,维也。”郑《笺》云:“伊当作繄,繄犹是也。伊人,若言是人也。”

[疏]“路”至“人矣”

无化居,烝民乃粒。”故总曰躬稼。云“禹及其,稷及后世,皆王”者,禹受舜禅,是及也。稷后十五世,至文王受命,武王诛讨,是及后世也。皆王有天下而为王也。云“适意以禹、稷比孔”者,言孔勤行德,亦当王有天下也。孔持谦,不敢以已比于禹、稷,故不答其言也。

[疏]“曰:孟公绰为赵、魏老则优,不可以为滕、薛大夫”

或问产。曰:“惠人也。”孔曰:“惠,也。产,古之遗。”问西。曰“彼哉!彼哉!”曰:“西,郑大夫。彼哉彼哉,言无足称。”或曰:“楚令尹西。”问仲。曰:“人也。犹《诗》言“所谓伊人”夺伯氏骈邑三百,饭疏,没齿无怨言。”孔曰:“伯氏,齐大夫。骈邑,地名。齿,年也。伯氏邑三百家,仲夺之,使至疏,而没齿无怨言,以其当理也。”

[疏]“曰”至“之”正义曰:此章述郑国大夫之善也。“曰:为命,裨谌草创之”者,裨谌,郑大夫也。命,谓政命盟会之辞也。言郑国将有诸侯之事,作盟会政命之辞,则使裨谌草适野以创制之。“世叔讨论之”者,世叔,即大叔,郑大夫游吉也。讨,治也。裨谌既造谋,世叔复治而论之,详而审之也。“行人羽修饰之”者,行人,掌使之官。予羽,公孙挥,亦郑大夫也。世叔既讨论,复令公孙挥修饰之也。“东里之”者,东里,郑城中里名。产居东里,因以为号。修饰皆谓增修使华也。既更此四贤而成,故鲜有败事也。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