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后人有上书通襃斜
【集解】:韦昭曰:“襃中县也。斜,谷名,音邪。”瓚曰:“襃,斜,二
名。”【正义】:括地志云:“襃谷在梁州襃城县北五十里。斜
源
襃城县西北九十八里衙岭山,与襃
同源而派
,汉书沟洫志云‘襃
通沔,斜
通渭,皆以行船’是也。”
:襃城即襃中县也。及漕事,下御史大夫张汤。汤问其事,因言:“抵蜀从故
,【正义】:括地志云:“凤州两当县,本汉故
县也,在州西五十里。”故
多阪,回远。今穿襃斜
,少阪,近四百里;而襃
通沔,斜
通渭,皆可以行船漕。漕从南
【正义】:南
县即今邓州也。上沔
襃,襃之绝
至斜,间百馀里,以车转,从斜下下渭。如此,汉中之穀可致,山东从沔无限,【正义】:无限,言多也。山东,谓河南之东,山南之东及江南、淮南,皆经砥
运,今并从沔,便于三门之漕也。便于砥
之漕。且襃斜材木竹箭之饶,拟于
蜀。”天
以为然,拜汤
卬为汉中守,发数万人作襃斜
五百馀里。
果便近,而
湍石,【集解】:徐广曰:“湍,一本作‘溲’。”不可漕。
汉兴三十九年,孝文时河决酸枣,东溃金隄,【正义】:括地志云:“金隄一名千里隄,在白县东五里。”于是东郡大兴卒
之。
是时郑当时为大农,言曰:“异时关东漕粟从渭中上,度六月而罢,而漕九百馀里,时有难
。引渭穿渠起长安,并南山下,至河三百馀里,径,易漕,度可令三月罢;而渠下民田万馀顷,又可得以溉田:此损漕省卒,而益
关中之地,得穀。”天
以为然,令齐人
工徐伯表,【索隐】:旧说,徐伯表
工姓名也。小颜以为表者,巡行穿渠之
而表记之,若今竖标,表不是名也。悉发卒集解徐广曰:“一云‘悉众’。”数万人穿漕渠,三岁而通。通,以漕,大便利。其后漕稍多,而渠下之民颇得以溉田矣。
其后四十有馀年,今天元光之中,而河决于瓠
,东南注钜野,【正义】:括地志云:“郸州钜野县东北大泽是。”通于淮、泗。于是天
使汲黯、郑当时兴人徒
之,辄复坏。是时武安侯田蚡为丞相,其奉邑
鄃。【索隐】:音输。韦昭云“清河县也”【正义】:贝州县也。鄃居河北,河决而南则鄃无
菑,邑收多。蚡言于上曰:“江河之决皆天事,未易以人力为彊
,
之未必应天。”而望气用数者亦以为然。于是天
久之不事复
也。
即谷,乃郊祀志所谓“寒门谷
”是也。与池
相近,故曰“田于何所,池
谷
”也。【正义】:括地志云:“中山一名仲山,在雍州云
县西十五里。又云焦穫薮,亦名瓠,在泾
北城外也。”邸,至也。至渠首起云
县西南二十五里,今枯也。并北山东注洛【集解】:徐广曰:“
冯翊怀德县。”三百馀里,
以溉田。中作而觉,秦
杀郑国。郑国曰:“始臣为间,然渠成亦秦之利也。”【索隐】:沟洫志郑国云“臣为韩延数岁之命,为秦建万代之功”是也。秦以为然,卒使就渠。渠就,用注填阏之
,溉泽卤之地四万馀顷,【索隐】:溉音古代反。泽,一作“舄”音昔,又并音尺。本或作“斥”则如字读之。收皆亩一钟。于是关中为沃野,无凶年,秦以富彊,卒并诸侯,因命曰郑国渠。
其后河东守番系【索隐】:上音婆,又音潘。:诗小雅云“番维司徒”番,氏也。下音系也。言:“漕从山东西,【索隐】:
:谓从山东运漕而西
关也。岁百馀万石,更砥
之限,败亡甚多,而亦烦费。穿渠引汾【正义】:括地志云:“汾
源
岚州静乐县北百三十里
涔山北,东南
,
并州,即西南
,
至绛州、蒲州
河也。”溉
氏、汾
下,【正义】:括地志云:“
氏故城在绛州龙门县西百三十步。自秦、汉、魏、晋,
氏县皆治此。汾
故城俗名殷汤城,在蒲汾
县北九里,汉汾
县是也。”引河溉汾
、蒲坂下,度可得五千顷。五千顷故尽河壖弃地,【集解】:韦昭曰:“壖音而缘反。谓缘河边地也。”【索隐】:又音人兗反。民茭牧其中耳,【索隐】:茭,乾草也。谓人收茭及牧畜于中也。今溉田之,度可得穀二百万石以上。穀从渭上,与关中无异,而砥
之东可无复漕。”天
以为然,发卒数万人作渠田。数岁,河移徙,渠不利,则田者不能偿
。久之,河东渠田废,予越人,令少府以为稍
。【集解】:如淳曰:“时越人有徙者,以田与之,其租税
少府。”【索隐】:其田既薄,越人徙居者习
利,故与之,而稍少其税,
之于少府。
其后庄熊罴言:“临晋【正义】:括地志云:“同州本临晋城也。一名大荔城,亦曰冯翊城。”民原穿洛以溉重泉【正义】: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