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都叹息不已。 秋谷见月芳虽然将近中年,芳时已过,却是语言伶俐,丰格清华,心上便觉得有些属意。略略的坐了一坐,便向金观察:“时候已经不早,差不多将近五更,我们还是回去罢。”金观察
一
,便同着坐轿回去。 秋谷因晚间困倦,又路上辛苦,直睡到十
钟方才起
。金观察已经上了衙门回来,和秋谷商议,要请他当洋务局的总文案。秋谷想了一想,也便答应。秋谷本来有个候选同知的功名,就是安中堂办顺直捐的时候,秋谷太夫人听得人说,这一次开捐以后就要永远停捐,那顺直捐的折扣又实在来得便宜,就
了七百多两银
,和秋谷捐了个候选同知。秋谷心上不愿用捐班
,这个
衔从来没有用过。如今金观察要请秋谷当洋务局总文案,官场里
的规矩,没有功名的人是不能当差的,这个洋务局总文案又是个
要的差使,不能不搬
这个功名来装一装场面。 金观察因秋谷素日
情
傲,一定不肯受他的委札,便把委札改了个照会,用上关防,自己亲手送
秋谷。秋谷接过来看时,见不是札
,方才
谢一声,收了下来。又向金观察说
:“小侄蒙老表伯的垂
,本应立刻到差。但是千里长途,未免有些劳顿,要在老表伯这里告假三天,小侄也好借此休息。“金观察听了自然一
答应。 到了晚间,金观察又在双福班请秋谷吃了一台酒。秋谷又看中了一个十三岁的清倌人,名叫月香,邀同众人到月香房间里
去打了一个茶围。 一连闹了几天,秋谷假期已满,金观察同着秋谷到洋务局去到差视事。又引着他见了会办宋观察、帮办徐观察、提调召太守。秋谷见了宋观察、徐观察、召太守等,并不请安,也不行礼,只打了一个拱。那知这位宋观察和徐观察,是最有官场习气,最
闹牌
的,见了秋谷这样的礼数疏狂,语言直率,心上大大的不以为然;只碍着金观察的面
,不好说
什么来。只有提调召太守,是个举人
,少年时也是个有名的狂士,见了章秋谷这样的丰裁俊
,举止从容,知
不是寻常人
,便有心要结识这个人。两个人常常聚在一起谈天说地,我佩服你的意气,你羡慕我的才华,倒成了披肝沥胆的朋友。 秋谷自到洋务局以后,金观察每逢有了疑难的
涉,便和秋谷商量。秋谷
激金观察推诚相待,也是推心置腹的和他尽心策画,竭力扶持,宾主之间十分相得。有时遇着事情棘手的地方,秋谷又援照各国的条约,和外国人反复辩论,外国人也无可如何。 这一天,秋谷正在洋务局里
和召太守讲论那中外约章的失败。讲论了一回,又提起近来
涉的困难来,秋谷便向召太守
:“我们中国到了如今的这般时候,再要和洋人办
涉,自然是困难非常。但是这个原因,不在于如今那班办
涉的人员,却在于当初那些定条约的饭桶。为什么呢?这个条约原是国际里
一件最
要、最重大的东西。另外有这样的一家学问,
文钩义,和别的文法大不相同,不是局外的人可以
得来的。所以他们泰西各国订定条约,另有条约专家,一字一句细细的斟酌,就是一个半个字儿也不是轻易用的。那里像我们中国一般,把这样
要的事情一古脑儿都
给那一班不谙
涉、不懂条约的大员,自然闹
许多笑话、
失败来了。更兼这个商订条约的这一
学问,里
的
理甚是
微,你就是放着几个博古通今的名士,熔经铸史的大儒,在这里要是叫他和外国人订起条约来,也未见得一定就会妥当。总之,这个学问别是一
工夫,另有一家门路。就和我们中国的公文案牍一般,尽有那一班下笔千言的才
,你叫他办个照例的公牍,他倒提不起笔来。那些州县衙门里
的书吏,平时写个条
都写不上来的,办起公事来倒办得清清楚楚,没有一些儿不通的地方。商订条约,办理
涉,也就是这个样儿,一丝一毫都错不得的。比如你当个办
涉的人员,和洋人订一个条约,那条约里
的话儿看上去都是平平常常,并没有什么
要的地方;那里知
,到了日后洋人忽然来和你
涉起来,认定了条约里
的一句说话,当作个和你
涉的凭据,只说约章里面早已订明,叫你无从回驳。其实你当初和他立约,条约里面虽然有这样的一句话儿,却不是这般解决的。禁不起洋人忽然翻过脸
,把好好的一句说话颠倒了一个过儿,
要这般解决起来。到了那个时候,你反悔又反悔不来,磋磨又磋磨不下,方才知
这个条约不是靠着政府里
的一二大员冒冒失失、糊胡涂涂就可以
定得的。你想,我们中国那几个最初订定条约的人,那一个是明白外
的?那一个是熟谙条约的?那些损失国权、关系
统之
说也说不尽许多!虽然是那班人不中用的饭桶办理不善,却也不能全怪他们,政府里
的人也有些儿不是。他们那些人自少至老只晓得吃饭拿钱,请安叩首,何曾知
这‘条约’两个字儿是个什么东西?平空的叫他们去和外国人订起什么条约来,好象抓着了个北郭的农夫定要叫他持筹握算,捉住了个南山的石匠定要叫他镂玉雕金。闹到后来,终久还是个一
不成、一事不就!究竟还是农夫、石匠的不是呢,还是指使的人不是呢?”正是: 大好河山,寂寞新亭之涕;可怜明月,凄凉庾亮之楼。 要知后事如何,请看下回
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