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三十一卷乐小舍拚生觅偶(2/4)

涛渊,冒死轻生不自怜;

话说南宋临安府有一个旧家,姓乐名善,原是贤福坊安平巷内,祖上七辈衣冠。近因家消乏,移在钱塘门外居住,开个杂货铺,人都重他的家世,称他为乐大爷。

“不瞒老翁,小心上正有一熟人,未知缘法何如?”老者引至一八角井边,教乐和看井内有缘无缘便知。乐和手把井栏张望,但见井内势甚大,涛汹涌,如万顷相似,其明如镜,内立一个女,可十六七岁,紫罗衫,杏黄裙,绰约可。仔细认之,正是顺娘。心下又惊又喜。却被老者望背后一推,刚刚的跌在那女上,大叫一声,猛然惊觉,乃是一梦,双手兀自抱定亭。正是:

“老翁尊姓?”答:“老汉姓石。”又问:“老翁能算姻缘之事乎?”老者:“颇能推算。”乐和:“小乐和,烦老翁一推,赤绳系于何?”老者笑:“小舍人年未弱冠,如何便想这事?”乐和:“昔汉武帝为小儿时,圣母抱于膝上,问‘得阿为妻否?’帝答言:‘若得阿,当以金屋贮之。’年无长幼,其情一也。”老者遂问了年月日时,在五指上一

闻说王庙有灵,乃私买香烛果品,在王面前祈祷,愿与喜顺娘今生得成鸳侣。拜罢,炉前化纸,偶然方胜从袖中坠地,一阵风卷纸钱的火来烧了。急去抢时,止剩得一个侣字。乐和拾起看了。想:“侣及双之意,此亦吉兆。”心下甚喜。忽见碑亭内坐一老者,衣冠古朴,容貌清奇,手中执一团扇,上写“姻缘前定”四个字。乐和上前作揖,动问:

黄梁犹未熟,一梦到华胥。

乐和将此诗题于桃笺上,折为方胜,藏于怀袖,私自城,到永清巷喜家门首,伺候顺娘,无路可通,如此数次。

香郁未开,不因蜂蝶自生猜;

乐和到十二岁时,顺娘十一岁。那时乐和回家,顺娘闺女工,各不相见。乐和虽则童年,心中伶俐,常想顺娘情意,不能割舍。又过了三年,时值清明将近,安三老接外甥同去上坟,就便游西湖。原来临安有这个风俗,但凡湖船,任从客便,或三朋四友,或带携妻,不择男女,各自去占个座,饮酒观山,随意取乐。安三老领着外甥上船,占了个座,方才坐定,只见船上又一家女眷来。看时不是别人,正是间喜将仕家母女二人,和一个丫,一个娘。三老认得,慌忙作揖,又教外甥来相见了。此时顺娘年十四岁,一发长成得好了。乐和有三年不见,今日面相逢,如见珍宝。虽然分桌而坐,四目不时观看,相之意,彼此尽知。只恨众人属目,不能叙情。船到湖心亭,安三老和一班男客,都到亭上闲步,乐和推腹痛留在舱中,捱与喜大娘攀话,稍稍得与顺娘相近。捉空以目送情,彼此意会。少顷众客下船,又分开了。傍晚,各自分散。安三老送外甥回家。乐和一心忆着顺娘,题诗一首:

姻缘本是前生定,曾向蟠桃会里来。

沧海若知明主意,应孝斥卤变桑田。

“小舍人佳眷,是熟人,不是生人。”乐和见说得合机,便

妈妈安氏,单生一,名和,生得眉目清秀,伶俐乖巧。幼年寄在永清巷母舅安三老家抚养,附在间喜将仕馆中上学,喜将仕家有个女儿,小名顺娘,小乐和一岁。两个同学读书,学中取笑:“你两个姓名‘喜乐和顺’,合是天缘一对。”两个小儿女,知觉渐开,听这话也自喜。遂私下约为夫妇。这也是一时戏谑,谁知了后来合的谶语。正是:

他年若作扁舟侣,日日西湖一醉回。

乐和醒将转来,看亭内石碑,其神姓石名瑰,唐时捐财筑塘捍,死后封为王。乐和暗想:“原来梦中所见石老翁,即王也。此段姻缘,十有九就。”回家对母亲说,要央媒与喜顺娘议亲。那安妈妈是妇家,不知低,便向乐公撺掇其事。乐公:“姻亲一节,须要门当对。我家虽曾有七辈衣冠,见今衰微,经纪营活。喜将仕名门富室,他的女儿,怕没有人求允,肯与我家对亲?若央媒往说,反取其笑。”乐和见父亲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