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一回订婚姻掌判代通词遭离恨海荒(2/3)

这一着,鹤亭早就看在里,记在心上。这回同白氏商量,一则是看白氏心意如何,二则自己只有一个女儿,也是慎重他的终大事之意。其实,他心中早有七分应允的了。当下回到东院,再与白氏商量,不如允了亲事。但是允了之后,必要另赁房搬开,方才便当。不然,小孩一天天的大了,不成个话。夫妻们商量妥了,到了明日,便对媒人说知。媒人回了戟临的话,自是喜。张鹤亭便在西河沿另外寻了一所房,搬了过去。戟临便把东院收拾起来,个书房。王乐天仗着是老亲,李氏又苦苦留住,便没有搬开。③一面择吉行文定礼,从此换了八字婚帖。娟娟仍旧上学,同着读书。他生得眉清目秀,齿白红,放了学时,常到李氏这边来顽。孜孜憨笑。李氏十分喜他,抚,犹如自己女儿一般。鹤亭自从搬开之后,棣华便不读书,只跟着白氏学女红,慢慢便把读过的《女诫》、《女孝经》都丢荒了,只记得个大意,把词句都忘了。④——

我见他还学着作两句小诗,虽不见得便好,也还算亏他的了。说话举止,也甚灵动。②张家棣华,似乎太呆笨了些,终日不言不笑的。③并且鹤亭是买卖人,一也不脱略,那一副板板的习气,还不肯脱,他未见得便肯和我们官场中结亲。”李氏:“我们且央媒人去求亲,肯不肯再说,此刻提也不曾提起,怎么便先料定人家不肯呢?”当下商议已定——

光陰荏苒,到了庚那年,两对小儿女都长成了。棣华与伯和同庚,都是十八岁,棣华大了月分;仲蔼十七岁,娟娟最小,也十五岁了。这年,陈戟临升了本司员外郎。这一年,正是拳匪闹事的时候。自上年,便有了风声,到了正、二月里,便风声一天似一天。苏州人向来胆小,①王乐天又是孱弱的,到了三月里,外面谣言四起,乐天便告了个假,带了妻女,先行京,回苏州原籍去了。与戟临说定,等过两、三个月,没事,仍然带眷来京,万一有了事,这里总是容不得,便在上海相会。戟临一一答应,送了一程,便自回去。此时仲蔼、娟娟都已知识渐开,大家都有恋恋不舍之意。近来张鹤亭到上海去了,只丢下家眷在京——

次日,戟临便央了两位媒人分去说合。王乐天一便答应了,把女儿娟娟许与仲蔼。张鹤亭听了,却与妻白氏商量。白氏:“这是儿女大事,官人主便是,何必和我妇人家商量?”鹤亭:“不是这等说。我天天在外,回家的时候少。娘天天在家见着,他们祥儿到底人品资质如何?

②说话举止是灵动的,记着。

自从乐天行后,那京官纷纷告假回籍的,络绎不绝,恼了政府,下了一个号令,不许告假。于是一众京官,稍有知识的,都知是要等死的了。白氏慌得几次到戟临,商量京南下,争奈此时已不能告假,白氏又只母女两个,不便远行,总想不一个办法来。直挨到四月底边,忽接了鹤亭电报,说“此间消息不佳,倘料得事将起,即祈南下,

③呆笨不言笑的,记着。

①倒甚聪明,记着。

虽然说是小孩家看不甚么,然而一举一动与及平日脾气,总可以看得来。他们现在一读书,可还和气?这也是要的。”白氏:“祥儿的举动,倒比他兄弟活泼得多。①常听说读书也是他聪明。至于和气不和气,这句话更可以不必说。此刻都是小孩见识,懂得甚么?”鹤亭:“这倒不然。

③景况好了,便不分租与人了,一笑。

彼此向来不相识的倒也罢了,此刻他们天天在一的,倘使他们向来有不睦,他们了夫妻,知这一生一世怎样呢?”白氏:“他们天天多是哥哥、弟弟、姊姊、妹妹的一顽笑,有甚么不睦?”鹤亭便不言语,到书房里看看众孩的情形,见他们都伏在案上写字,和那教读先生谈了几句,便踱了来,那里看得个甚么理。可有一层,陈戟临是个仕宦世家,教来的孩,规矩却是甚好。所以祥、瑞两个,虽然十一、二、三岁的孩,那揖让应对,②已同成人一般。

④只要如此。

①奚落杀苏州人。

②揖让应对,自是官家专门学。

①举动是活泼的,记着。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