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十回(2/3)

骆红蕖:“义父此去,可由巫咸国路过?当日薛仲璋伯伯被难,家眷也逃海外。数年前在此路过,女儿曾与薛蘅香拜为异姓姊妹,并在神前立誓,无论何人,倘有机缘得归故士,总要携带同行。”去岁有丝货客人带来一信,才知现在寄居巫咸。女儿有书一封,如系便路,求义父寄去。”多九公:“巫咸乃必由之路,将来林兄亦要在彼卖货,带去甚便。”当时骆红蕖去写书信。唐敖即托林之洋上船取了两封银,给骆龙以为贴补薪之用。不多时,骆红蕖书信写完。唐敖把信接过,不觉叹:“原来仲璋哥哥家眷也在海外!

“妹夫这是甚话!今日俺们一同去,将来自然一同来,怎么叫作‘设或不归’?俺倒不懂!”唐敖:“这是小弟偶尔失言,舅兄为何如此认真。”因向骆龙:“寄女此孝心,将来自有好,老伯倒不可他所难。况他立志甚,劝也无益。”说罢,取过纸笔,开了地名。

彼此又何至离散!这是气数如此,莫可如何!”说罢叩辞。大家互相嘱付一番,洒泪而别。

唐敖三人因天已晚,回归旧路。多九公:“如此幼女。既能不避艰险,替母报仇,又肯尽孝,侍奉祖父余年,惟知大义,其余全置度外。可见世间忠孝节义之事,原不在年之大小。此女如此立志,大约本山大虫从此要除了。”林之洋:“刚才俺见大虫吃那果然,因想起闻得人说,虎豹吃人,总是那人前生造定,该伤虎;若不造定,就是当面遇见,他也不吃。请问九公,这话可是?”多九公摇:“虎豹岂敢吃人!至前生造定,更不足凭。当日老夫曾见有位老翁,说的最好。他说:“虎豹从来不敢吃人,并且极其怕人,素日总以禽兽为粮,往往吃人者,必是此人近于禽兽,当其遇见之时,虎豹并不知他是人,只当也是禽兽,所以吃他。’人与禽兽之别,全在上灵光。禽兽上无光,如果然之类,纵有微光,亦甚稀罕。人之天良不灭,上必有灵光,虎豹看见,即远远回避。倘天良丧尽,罪大恶极,消尽灵光,虎豹看见与禽兽无异,他才吃了。至于灵光或多或少总在为人善恶分别。有善无恶,自然灵光数丈,不独虎豹看见逃窜,一切鬼怪莫不远避。即如那个果然,一心要救死然回生,只守住啼哭。看他那般行为,虽是兽面,心里却怀义气,所谓‘兽面人心’,上岂无灵光?纵让大虫觌面,也不伤他。大虫见了‘兽面人心’的既不敢伤,若见了‘人面兽心’的如何不啖!世人只知恨那虎豹伤人,那知有这缘故。”唐敖:“九公此言,真可令人回心向善,警戒不小。”林之洋:“俺有一个亲戚,人甚好,时常吃斋念佛。一日,同朋友上山香,竟被老虎吃了。难这样行善,

当日敬业兄弟若听思温哥哥之言,不从仲璋哥哥之计,唐业久已恢复,此时天下何至属周!

骆红蕖送至庙外,自去祭母、侍奉祖父。

孙,诛戮殆尽,何况其余。且老伯昔日仕多年,非比他们妇女可以隐藏,倘走风声,不独小侄受累,兼恐老伯受惊,因此不敢冒昧劝驾。小侄初意原想努力上,约会几家忠良,共为勤王之计,以复唐业。无如功名未遂,鬓已如霜。既不能显亲扬名,又不能兴定业,碌碌人世,殊愧老大无成,所以狼游海外。今虽看破红尘,归期未卜,家中尚有兄弟妻,此女带回故乡,断不有负慈命。老伯只放心!”骆龙:“蒙贤侄慷慨不弃,真令人激涕零!但你们贸易不能耽搁,有误程途。老夫寓此枯庙,也不能屈留。”因向红蕖:“孙女就此拜认义父,带著母,跟随前去,以了我的心愿。”骆红蕖所了,不由大放悲声。一面哭著,走到唐敖面前,四双八拜,认了义父。又与多、林二人行礼。因向唐敖泣:“侄女蒙义父天地厚之情,自应随归故土。奈女儿有两桩心事:一者祖父年,无侍奉,何忍远离;二者此山尚有两虎,大仇末报,岂能舍之而去。义父如念苦情,即将岭南住址留下,他年倘遇皇恩大赦,那时再同祖父投奔岭南,庶免两下牵挂。此时若教抛撇祖父,一人独去,即使女儿心如铁石,亦不能忍心害理至此。”骆龙听了,复又再三解劝。无奈红蕖意在言外,总要侍奉祖父百年后方肯远离。任凭苦劝,执意不从。多九公:“小既如此立志,看来一时也难挽回。据老夫愚见,与其此时同到海外,莫若日后回来,唐兄再将小带回家乡,岂不更便?”唐敖:“小弟日后设或不归,却将如何?”林之洋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