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伯
殷王传彭祖之术,屡秘之。乃下令国中,有传祖之
者诛之,又
害祖以绝之。祖知之乃去,不知所之。其后七十余年,闻人于
沙之国西见之。王不常行彭祖之术,得寿三百岁,气力丁壮,如五十时。得郑女妖
,王失
而殂。俗间言传彭祖之
杀人者,由于王禁之故也。后有黄山君者,修彭祖之术,数百岁犹有少容。彭祖既去,乃追论其言,以为彭祖经。(
《神仙传》)
魏伯者,吴人也,本
门之
,而
好
术。后与弟
三人,
山作神丹。丹成,知弟
心怀未尽,乃试之曰:“丹虽成,然先宜与犬试之,若犬飞,然后人可服耳;若犬死,即不可服。”乃与犬
,犬即死,伯
谓诸弟
曰:“作丹唯恐不成,既今成而犬
之死,恐是未合神明之意,服之恐复如犬,为之奈何?”弟
曰:“先生当服之否?”伯
曰:“吾背违世路,委家
山,不得
亦耻复还,死之与生,吾当服之。”乃服丹,
即死。弟
顾视相谓曰:“作丹以求长生,服之即死,当奈此何?”独一弟
曰:“吾师非常人也,服此而死,得无意也。”因乃取丹服之,亦死。余二弟
相谓曰:“所以得丹者,
求长生者,今服之即死,焉用此为?不服此药,自可更得数十岁在世间也。”遂不服,乃共
山,
为伯
及死弟
求棺木。二
去后,伯
即起,将所服丹内死弟
及白犬
中,皆起。弟
姓虞,遂皆仙去。
逢
山伐木人,乃作手书与乡里人,寄谢二弟
,乃始懊恨。伯
作《参同契五行相类》,凡三卷,其说是《周易》,其实假借爻象,以论作丹之意。而世之儒者,不知神丹之事,多作
注之,殊失其旨矣。(
《神仙传》)
采女受诸要以教王,王试之有验。
真,更守异气。余之愚心,未愿此已。(明抄本、陈校本
作人)
当
甘旨,服轻丽,通
,
官秩耳。骨节
,颜
和泽,老而不衰,延年久视。长在世间,寒温风
不能伤,鬼神众
莫敢犯,五兵百虫不可近,嗔喜毁誉不为累,乃可贵耳。人之受气,虽不知方术,但养之得宜,常至百二十岁。不及此者伤也。小复晓
,可得二百四十岁。加之可至四百八十岁。尽其理者,可以不死,但不成仙人耳。养寿之
,但莫伤之而已:夫冬温夏凉,不失四时之和,所以适
也;
淑资,幽闲娱乐,不致思
之惑,所以通神也;车服威仪,知足无求,所以一志也;八音五
,以悦视听,所以导心也。凡此皆以养寿,而不能斟酌之者,反以速患。古之至人,恐下才之
,不识事宜,
遁不还,故绝其源:故有上士别床,中士异被,服药百裹,不如独卧。五音使人耳聋,五味使人
。苟能节宣其宜适,抑扬其通
者,不以减年,得其益也。凡此之类,譬犹
火,用之过当,反为害也。不知其经脉损伤,血气不足,内理空疏,髓脑不实,
已先病。故为外
所犯,因气寒酒
,以发之耳,若本充实,岂有病也。夫远思
记伤人,优喜悲哀伤人,喜乐过差(《御览》卷七二○引神仙传作喜乐过量伤人,此有脱字)忿怒不解伤人,汲汲所愿伤人,
不顺伤人。有所伤者数
,而独戒于房中,岂不惑哉?男女相成,犹天地相生也,所以神气导养,使人不失其和。天地得
接之
,故无终竟之限;人失
接之
,故有伤残之期。能避众伤之事,得
之术,则不死之
也。天地昼分而夜合,一岁三百六十
,而
气和合,故能生产万
而不穷。人能则之,可以长存。次有服气,得其
则邪气不得
,治
之本要。其余吐纳导引之术,及念
中万神、有舍(明抄本、许刻本舍作
)影守形之事,一千七百余条,及四时首向、责己谢过、卧起早晏之法,皆非真
,可以教初学者,以正其
。人受
养
,服气炼形,则万神自守其真,不然者,则荣卫枯悴,万神自逝,悲思所留者也。人为
,不负(明抄本、陈校本负作务)其本而逐其末,告以至言而不能信,见约要之书,谓之轻浅,而不尽服诵,观夫太清北神中经之属,以此自疲,至死无益,不亦悲哉?又人苦多事,少能弃世独往。山居
者,以
教之。终不能行,是非仁人之意也,但知房中闭气,节其思虑,适饮
则得
也。吾先师初著九节都解指韬形隐遁尤为开明四极九室诸经,(明抄本遁作首,尤作无。《抱朴
-内篇》《遐览篇》有《九都经》、《蹈形记》、《隐守记》、《节解经》。又《仙药篇》引《开明经》,《御览》六六七引《有四极明科经》、《指教经》。本文有讹脱颠倒
,疑当作《九都》、《节解》、《指教》、《韬形》、《隐守》、《无为》、《开明》、《四极》、《九灵》诸径。)万三千首,为以示始涉门
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