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姓韦名宽,弟大,号上尊。夫人姓李,号善。东王公是其季父,名括,第八。妙女自称小娘,言父与姻族同游世间寻索,今于此方得见。前所见僧打腰上,
女吐泻藏中秽恶俗气,然后得升天。天上居
华盛,各有姻戚及
婢,与人间不殊。所使
名群角,婢名金霄、偏条(条字原阙,据明钞本补)、凤楼。其前生有一
,名遥,见并依然相识。昨来之日,于金桥上与儿别,赋诗,唯记两句曰:“手攀桥
立,滴泪天河满。”时自
咏,悲不自胜。如此五六日病卧,叙先世事。一旦,忽言上尊及阿母并诸天仙及仆隶等,悉来参谢,即托灵而言曰:“小女愚昧,落在人间,久蒙存恤,相媿无极。”其家初甚惊惶,良久乃相与问答,仙者悉凭之叙言。又曰:“暂借小女
之宅,与世人言语。”其上尊语,即是丈夫声气;善
阿母语,即是妇人声,各变其语。如此或来或往,日月渐久,谈谐戏谑,一如平人。每来即香气满室,有时酒气,有时莲
香气。后妙女本状如故。忽一日,妙女
唱。是时晴朗,空中忽有片云如席,徘徊其上。俄而云中有笙声,声调清锵。举家仰听,
动
神。妙女呼大郎复唱,其声转厉。妙女讴歌,神
自若,音韵奇妙清畅不可言。又曲名《桑柳条》。又言阿母适在云中。如此竟日方散。旬时,忽言:“家中二人
有
疾,吾代其患之。”数日后,妙女果背上肋下,各染一
,并大如杯,楚痛异常。经日,其主母见此痛苦,令求免之,妙女遂冥冥如卧。忽语令添香,于钟楼上呼天仙忏念,其声清亮,悉与西方相应。如此移时,醒悟
消,须臾平复。后有一婢卒染病甚困,妙女曰:“我为尔白大郎请兵救。”女即如睡状。须臾却醒,言兵已到,急令洒扫,添香静室,遂起支分兵
,匹
几人于某
检校,几人于病人
上束缚邪鬼。其婢即瘥如故,言见兵
形像,如
画神王,
上着胡帽
,悉金钿也。其家小女
见,良久乃灭。大将军姓许名光,小将曰陈万。每呼之驱使,
位甚多,来往如风雨声。更旬时,忽言织女
嫁,须往看之。又睡醒而说:“婚嫁礼一如人间。”言女名垂陵
,嫁薛氏,事多不备纪。其家常令妙女绣,忽言个要暂去,请婢凤楼代绣,如此竟日,便作凤楼姿容。
神时异,绣作巧妙,疾倍常时,而不与人言,时时俛首笑。久之言却回,即复本态,无凤楼状也。言大郎
与僧伽和尚来看娘
,即扫室添香,煎茶待之。须臾遂至,传语问讯,妙女忽笑曰:“大郎何为与上人相扑?”此时举家俱闻床上踏蹴声甚厉,良久乃去。有时言向西方饮去,回遂吐酒,竟日醉卧。一夕,言将娘
一魂小娘
一魂游看去,使与善
友言笑。是夕,娘
等并梦向一
,与众人游乐。妙女至天明,便问小娘
梦中事,一一皆同。如此月余绝
。忽一日悲咽而言:“大郎阿母唤某归。”甚凄怆。苦言:“久在世间,恋慕娘
,不忍舍去。”如此数日涕泣。又言:“不合与世人往来,汝意须住,如之奈何?”便向空中辞别,词颇郑重,从此渐无言语。告娘
曰:“某相恋不去,既在人间,还须饮
,但与某一红衫
着,及泻药。”如言与之,逐渐饮
。虽时说未来事,皆无应。其有繁细,不能
录。其家纪事状尽如此,不知其婢后复如何。(
《通幽记》)
唐元和十二年,虢州湖城小里正吴清,妻杨氏,号监真。居天仙乡车谷村。因疼,乃不
。自
及夏,每静坐
定,皆数日。村邻等就看,三度见,得药共二十一
,以
下;玉
浆两碗,令煎茶饮。四月十五日夜,更焚香端坐,忽不见。十七日,县令自焚香祝请。其夜四更,
驴惊,见墙上棘中衫
;逡巡,
屋上见杨氏
坐,衣服在前,肌
极冷。扶至院,与村舍焚香声磬,至辰时方醒。称十四日午时,见仙鹤语云:“洗
。”十五日沐浴,五更,有女冠二人并鹤(鹤原作龙,据明抄本改)驾五
云来,乃乘鹤去。到仙方台,见
士云:“华山有同行伴五人,煎茶汤相待。”汴州姓吕,名德真;同州姓张,名仙真;益州姓
,名辨真;宋州姓王,名信真。又到海东山
树木多
,及吐番界山上,五人皆相随。却至仙方台,见仙骨,有尊师云:“此杨家三代仙骨。”令礼拜。却请归云:“有父在年老。”遂还。有一女冠乘鹤送来。云:“得受仙诗一首,又诗四。”并书于后云:“
启真心觉渐清,天教绝粒应
诚。云外仙歌笙
合,
间风引步虚声。”其二曰:“心清境静闻妙香,忆昔期(心清等十
吴清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