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宝中,万年主簿韩朝宗,尝追一人来迟,决五下。将过县令,令又决十下。其人患天行病而卒。后于冥司下状,言朝宗。宗遂被追至,乌颈门极大。至中门前,一双桐树。门边一阁,垂帘幕。窥见故御史洪
舆坐,
舆曰:韩大何为得此来?”朝宗云:“被追来,不知何事。”
舆令早过大使。
屏墙,见故刑
尚书李乂。朝宗参见。云:“何为决杀人?”朝宗诉云:“不是朝宗打杀,县令重决,因患天行病自卒。非朝宗过。”又问县令决汝,何牵他主簿?朝宗无事,然亦县丞,悉见例皆受行杖。”亦(“亦”原作“木”,据明钞本改。)决二十,放还。朝宗至晚始苏,脊上青
。疼痛不复可言,一月已后始可。于后巡检坊曲,遂至京城南罗城。有一坊,中一宅,门向南开,宛然记得追来及吃杖
。其宅空无人居,问人,云,此是公主凶宅,人不敢居。乃知大凶宅,皆鬼神所
,信之。(
《朝野佥载》)
开元末,金坛县丞王甲,以充纲领税在京,于左藏库输纳。忽有使者至库所云,王令召丞。甲仓卒随去。
城行十余里,到一府署。
门,闻故左常侍崔希逸语声。王与希逸(“希逸”原作“崔希”,据明钞本改)故三十年,因问门者,
知所以。求为通刺,门者
白。希逸问此人何在,遽令呼
,相见惊喜。谓甲曰:“知此是地府否?”甲始知
死,悲
久之。复问曾见崔翰否?翰是希逸
。王云:“
城已来,为(明钞本“为”作“在”)开库司,未暇至宅。”希逸笑曰:“真轻薄士。”以死生易怀,因问其来由。王云:“适在库中,随使至此,未了其故。”有顷,外传王坐。崔令传语白王云:“金坛王丞,是己亲友,计未合死。事了,愿早遣。时
,恐其舍坏。”王引
,谓甲曰:“君前任县丞受赃相引。”见丞着枷,坐桐树下。问云:“初不同情,何故见诬?”丞言受罪辛苦,权救仓卒。王云:“若不相关,即宜放去。”
门,诣希逸别。希逸云:“卿已得还,甚善。传语崔翰,为官第一莫为人作枉,后自当之,取钱必折今生寿。每至月朝十五日,宜送清
一瓶,置寺中佛殿上,当获大福。”甲问此功德云何,逸云:“冥间事,卿勿预知,但有福即可。”言毕送
,至其所,遂活。(
《广异记》)
金坛王丞
意元年,默啜陷瀛檀等州,国(“州国”原作“国州”,据明钞本改)家遣兵赴救少,不敌。有人上书谏,再思违谏遣行,为默啜所败,杀千余人。大足(“足“原作“定”,据明钞本改)元年,河北蝗虫为灾,烝人不粒。再思为相,不能开仓赈给,至令百姓离,饿死者二万余人。宰相燮理
,再思刑政不平,用伤和气,遂令河南三郡大
,漂溺数千人。如此者凡六七件,示再思,再思再拜伏罪。忽有手大如床,
鬣可畏,攫再思(“攫再思”原作“再思再攫”,据明钞本改)。指间血
,腾空而去。王问供膳,何得至此。所由对云,
问其人,云,无过,宜放回。供膳既活,多向人说其事。为中宗所闻,召问,
以实对。中宗命列其事迹于中书厅记之云。(
《广异记》)
睦州司韦延之,秩满,寄居苏州嘉兴。大历八年,患痢疾。夏月独寐厅中,忽见二吏云:“长官令屈。”延之问:长官为谁?”吏云:“奉命追公,不知其他。。延之疑是鬼魅,下地
归。吏便前持其袂,云:追君须去,还
何之?”延之
在床前,神乃随
,去郭,复不见陂泽,但是陆路。行数十里,至一所,有府署。吏将延之过大使,大使传语领过判官。吏过延之。判官襕笏下阶敬肃甚谨,因谓延之曰:“有人论讼,事须对答。”乃令典领于司
对事。典引延之至房,房在判官厅前,厅如今县令厅。有两行屋,屋间悉是房,房前有斜
格
,格
内板床坐人。典令延之坐板床对事。须臾,引囚徒六七人,或枷或锁或
首者,至延之所。典云:“汝所论讼韦司
取钱,今冥献酬自直也。”问云:“所诉是谁?”曰:是韦冰司
,实不识此人。”典便贺司
云:“今得重生。”甚喜。乃引延之至判官所,
白,判官亦甚相贺,
分令还,白大使放司
回。典复领延之至大使厅,大使已还内,传语放韦司
去,遣追韦冰。须臾。绿衫吏把案来,呵追吏,何故错追他人。各决六十,
血被地,令便送还。延之曰:“
见向后官职。”吏云:“何用知之?”延之苦请。吏开簿,延之名后,但见白纸,不复有字。因尔遂
。行百余步,见吏拘清
县令郑晋客至,是延之外甥。延之问:“汝何故来?”答曰:“被人见讼。”晋客亦问延之云,何故来。延之云:“吾错被追,今得放还。”晋客称善数四,
有传语,吏拘而去,意不得言,但累回顾云:“舅氏千
韩朝宗
韦延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