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克勤
孙缅家
张克勤者,应明经举。置一妾,颇之而无
。其家世祝华岳神,祷请颇有验。克勤母乃祷神求
,果生一男,名最怜,甚慧黠。后五年,克勤登第,娶妻经年,妻亦无
,母亦祷祈之。妇产一
,而最怜日羸弱,更祷神求祐。是夕,母见一人,紫绶金章,谓母曰:“郎君分少
,前
乃我所致耳。今妇复生
,前
必不全矣。非我之力所能救也。”但谢其祭享而去。后最怜果卒,乃以朱涂右膊,黛记眉上,埋之,明年。克勤为利州葭萌令,罢任,居利州。至录事参军韦副家,见一女至前再。克勤视之,颇类最怜。归告其母,母取视之,女便欣然。谓家人曰:“彼我家也。”及至,验其涂记,宛然
在。其家人使人取女,犹眷眷不忍去焉。
前士文澹甚有德行,人皆推之。生(“生”原作不,据明抄本改)三四岁,能知前生事。父母先有一
,才五岁,学人诵诗书,颇亦聪利。无何,失足坠井而卒。父母怜念,悲涕不胜。后乃生澹。澹一旦语父母曰:“儿先有银胡芦
并漆球香
等,曾收在杏树孔中,不知在否?”遂与母寻得之。父母知澹乃前
也,怜惜过于诸兄。志学之年,词藻俊逸。后应举,翰林范学士禹偁坐下及第。澹之兄谷也。(
《野人闻语》)
相州滏县人信都元方,少有
尚,尤好释典,年二十九。至显庆五年
正月死。死后月余,其兄法观寺僧
杰,思悼不已,乃将一巫者至家,遣求元方与语。
杰又颇解法术,乃作一符,摄得元方,令巫者问其由委。巫者不识字,遣解书人执笔。巫者为元方
授,作书一纸,与同学冯行基,
述平生之意,并诗二首。及其家中,亦留书启。文理顺序,言词凄怆。其书疏大抵劝修功德,及遣念佛写经,以为杀生之业,罪之大者。无过于此。又云:“元方不
地狱,亦不堕鬼中,全蒙冥官
分。今于石州李仁师家为男。但为陇州吴山县石名远,于华岳祈
,及改与石家为男。又再受生日
,匆迫不得更住。从二月受胎,至十二月诞育。愿兄等慈
。就彼相看也。”言讫,涕泣而去。河东薛大造寓居滏
,前任吴山县令,自云,
识名远。智力寺僧慧永、法真等说之。(
《冥报拾遗》)
袁滋
曲沃县尉孙缅家,年六岁,未尝解语。后缅母临阶坐,
忽瞪视。母怪问之,
便笑云:“娘
总角之时,曾着黄裙白裶襦,养一野狸,今犹忆否?”母亦省之。
云:“尔时野狸,即
是也。得走后,伏瓦沟中,闻娘
哭泣声,至暮乃下,
东园,园有古冢,狸于此中藏活。积二年,后为猎人击殪。因随例见阎罗王。王曰:‘汝更无罪,当得人
。’遂生海州,为乞人作
。一生之中,常苦饥寒,年至二十而死。又见王,王云:‘与汝作贵人家
。
名虽不佳,然殊无忧惧。’遂送至此。今
已三生,娘
故在,犹无恙有福,不其异乎!”(
《广异记》)
唐王鄂者,尚书鄑之弟也。西京离,鄑挈家
蜀,沿嘉陵江下。至利州百堂寺前,鄂年七岁,忽云:“我曾有经一卷,藏在此寺石龛内。”因令家人相随,访获之。木梳亦存。寺僧曰:“此我童
也。”较其所夭之年,与王氏之
所生之岁,果验也。其前生父母尚存。及长仕蜀,官至令录。
僧杰
文澹
据明抄本改)叹息惊异。旋有人唤秋笋宅中,见一女,可十五六,涕泣谓曰:“
安否?”对曰:“无恙也。”仆拜而
,莫知其由,立亦讶之。徐问赵曰:“某未省与君相识,何故知其行止也?”赵乃以实告曰:“女适看
,忽若暴卒,既苏,自言前
乃公之妻也,今虽隔生,而情
未断。适窥见公,不觉闷绝。”立歔欷久之。须臾,县令亦至,众客
集。赵
白其事,众咸异之。立曰:“某今年尚未
,亦有名官,愿与小娘
寻隔生之好。”众共成之,于是成婿。而
长于母三岁矣。(
《会昌解颐录》)
复州青溪山,秀绝无比。袁相公滋未达时,居复郢间。睛日偶过峻峰,行数里,渐幽奇险怪,人迹罕到。有儒生,以卖药为业,家焉。袁公与语,言甚相狎,因留宿。乃问曰:“此合有灵隐者,曾从容不?”答曰:“有
者五六人,每两三日一至,不知居
。某虽与之熟,亦不肯言。”袁曰:“某来修谒,得否?”曰:“彼甚恶人,然颇好酒。足下求
酝一榼,就此宿候,或得见也。”袁公去,得酒持至,以伺之,数夕果到。五人鹿
冠或纱帽,藜杖草
王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