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台在虔州赣台县东南三百六十三里。《南康记》记载说:“山上有个台,有数丈大小,有天然光彩,形状象屋子。在风雨之后,景物空气格外清明洁净时,可以听见山上有吹吹打打的声音,那是山上怪兽在这里跳舞唱歌。
上霄峰
补阙官熊皓说:庐山有个上霄峰,高有七千仞。峰上有石迹,说那是夏禹治水的时候,停泊船只的地方。他在石头上凿个孔用来把船系住。当时有人把崖上的石头磨平当作碑,刻的都是蝌蚪文,隐隐约约还可以看清。看后就可以知道大禹治水的功劳可以和天地一样永垂不朽。
麦积山
麦积山,北跨清水、渭水,南面接近两当县,冈峦亘延五百里,麦积山位于五百里冈峦的中间。崛起一块巨石,高有百万寻,望去成圆形,好象民间麦堆的形状,固此有麦积山之名。在半山腰里,悬崖峭壁之间,凿岩石而成佛像,万龛千室,虽然是人工雕凿,但好像是借助鬼神之力。隋文帝杨坚将佛教神尼的骨头匣子分别放在东阁下面的石室之中,庾信在岩石上刻文字进行记载。过去有记载说是六国共同修建的。自平地上堆积木柴一直达到岩石的顶端,从上面开始开凿龛室佛像,完工后,一面撤去堆积的木柴,一面曲折回转地下来。然后建梯级于险处上去,上面有散花楼、七佛阁、金蹄银角犊儿等。由西阁爬悬梯而上,那里有千房万屋,好象悬于空中,下无基础一般,登上去的人不敢回头看。快要到最顶上,有万菩萨堂,是凿石而成,大小如现在的大殿,雕梁画拱、绣栋云楣都是用石头雕凿而成。一万尊菩萨雕像,排列在一个大室内。在这个室的上面,还有一龛,叫做天堂。空中靠着一个独木梯子,可以顺着它爬上去。到了这个地方,就一万个人当中也没有一个人敢攀登的。从这里向下看,群山都象一些小土丘。当时只有王仁裕能单独登上去。并在天堂的西墙上题诗说:“登到悬空万仞高梯的尽头,已经身与白云同高。在檐前向下望去,群山变得矮小,天堂和落下的太阳一样高低。绝顶路险很少有人到达,古老的岩石强劲的青松引诱得仙鹤经常来这里栖息。到达天际为的是要留下姓名,轻轻擦试岩石情意深重地在这里自己题写诗句。”当时是前唐末辛未年,登到这里题诗留念的,到现在已经三十九年。
斗山观
五代后汉国乾祐年间,翰林学士王仁裕说:在兴元有个斗山观,从平地上耸立起一座山,四面悬崖峭壁,它的上边如斗的底,因此叫斗山。山上生有常绿灌木、藤萝、松柏等,景致奇异。上有唐代公昉喝李八百仙酒、全家人随住房一起拔地升天的遗迹。其宅基占地约有三亩,下陷成大坑,这是因为与地基相连的地也一起上升而成。仁裕辛巳年在这个地方任节度判官,曾经用薄木片在观内题诗说:“霞衣欲举醉陶陶,不觉全家住降霄。拔宅只知鸡犬在,上天谁信路歧遥。三清辽廓抛尘梦,八景云烟事早朝。为有故林苍柏健,露华凉叶锁金飚。”过去还有传说,斗山有一个洞,往西面去二千里,通到青城县的大面山,又与严真观里的井相通。仁裕癸未年到四川,因为去拜谒严真观,看见斗山诗碑还在。他询问道士,回答说:“不知道从哪来。”听说的人没有不惊奇的。
大竹路
兴元的南面有一条大竹路通于巴州。这条路在深溪峭壁上,要抓着藤萝攀着石块,上去一次需三天时间,才能到达山顶。行人在这里住宿,睡觉时要用粗的藤蔓捆住腰,系在树上,否则,就要掉进深涧,被埋葬掉。再登上措大岭,路稍有些平的地方,走路的都慢慢的行进,好象儒生在踱方步。它的最高处叫“孤云两角”这里有谚语说:“孤云两角,离天只有一拳头。”淮阴侯庙在这里。过去,汉高祖不重用韩信,韩信逃跑回归西楚。萧何追赶他,在这座山追上了,因此在这立庙。王仁裕曾经辅佐褒梁师王思同征伐巴蜀,来来回回多次登攀,也题诗留念于淮阴祠。诗说:“在这离天只有一拳的地方,古木丛深,过路的人还在谈论着汉伐的淮阴侯。‘孤云’掩盖不住韩信那能主宰兴亡的满腹韫略,‘两角’也曾经悬挂住韩信那离去或留下的犹豫心理。如若不是帝王刘邦轻视地位低下的韩信,岂能劳累肖何追得这么远?当时假如将韩信放回西楚,广阔中原的一尺一寸土地,刘邦也别想占领。”其崎岖险峻的情况,不是用语言可以说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