卵石
衡相乡县,有石鱼山,山石黑,
理若生雌黄。开发一重,辄有鱼形,鳞鳍首尾,有若画焉,长数寸,烧之作鱼腥。(
《酉
杂俎》)
桂有贞女峡,传云,秦世数女,取螺于此,遇雨,一女化为石人。今石人形
七尺,状似女
。(
《玉歆始兴记》)
目岩
劫比他国,中天竺之属国也。有石,
七十尺,绀
有光。或观其
,随其罪福,悉见影中见之。(
《洽闻记》)
筑县
中,有孤石
。其下澄潭,时有见此石
,如竹
,
黄。见者多凶,俗号承受石。(
《酉
杂俎》)
员如车盖,恒转如磨,声若风雨,土人号为石磨。转駃则年丰,迟则岁俭。知岁之丰俭,以石磨候之,无差焉。(
《续齐谐记》)
南岳岣嵝峰,有响石,呼唤则应,如人共语,而不可解也。南州南河县东南三十里,丹溪之曲(“曲”字原缺,据明抄本补),有响石,三丈五尺,阔二丈,状如卧兽。人呼之应,笑亦应之,块然独
,亦号曰独石也。(
《洽闻记》)
坠石
卧石
石驼
伊阙县令李师晦,有兄弟任江南官,与一僧往还。尝山采药,暴风雨,避于桤树。须臾大震,有
瞥然坠地,倏而晴朗。僧就视,乃一石,形如乐(“乐”原作“药”,据明抄本改)
,可以悬击。其上平齐如削,中有窍,其下渐阔而员,状若垂
。长二尺,厚三分,左小缺。
理如碎锦,光泽可鉴,叩之有声。僧意其异
,置于樵中归。柜而埋于禅床下,为其徒所见,往往有知者。李生恳求一见,僧确然无言。忽一日,僧召李生,既至,执手曰:“贫
已力衰弱,无常将至。君前所求
,聊用为别。”乃尽去侍者。引李生
卧内,撤榻掘地,捧匣受之而卒。(
《酉
杂俎》)
网石
于阗国北五日行,又有山,山上石骆驼溺,滴下,以金银等
承之,皆漏。人掌亦漏,唯瓠取不漏。或执之,令人
臭,
改。(
《洽闻记》)
江州南五十里,有店名七里店,在沱江之南。小山下有十余枚,如星往来。或聚或散。石上常(“常”原作“石”,据明抄本改)有光景。相传云,珠藏于此,乃无价宝也。或有见者,密认其
,寻求不得。(
《录异记》)
僧化
石女
常侍崔元亮,在洛中,尝闲步涉岸,得一石,大如
卵,黑
可
。玩之,行一里,划然而破,有鸟大如巧妇,飞去。(
《酉
杂俎》)
莱国海上有石人,长一丈五尺,大十围。昔始皇遣此石人追劳山,不得,遂立。(
《酉
杂俎》)
石鱼
孤石
平乐县有山,林石岩间,有目如人,极大,瞳
白黑分明,名曰目岩。(
《荆州记》)
陨石
石
夷县有釜濑,其石大者如釜,小者如斗,形
真,唯实中耳。(
《酉
杂俎》)
荆州永丰县东乡里,有卧石一,长九尺六寸,其形似人,而举青黄隐起,状若雕刻。境若旱,使祭而举之,小雨小举之,大雨大举之。相传此石忽见如此,本长九尺,今加六寸矣。(
《酉
杂俎》)
于季有(“有”《酉杂俎》续二作“友”)为和州刺史时,临江有一寺,寺前鱼钓所聚。有渔
,下网,举之觉重,坏网,视之乃一石,如拳。因乞寺僧,置于佛殿中。石遂长不已,经年重四十斤。张司封员外
蜀时,亲睹其事。(
《酉
杂俎》)
会稽士李晀,偶拾得小石,青黑平正,温
可
天台僧,乾符中,自台山之东临海县界,得。同志僧相将寻之。初一二十里,径路低狭,率多泥涂。自外稍平阔,渐有山,山十许里。见市肆居人,与世无异。此僧素习咽气,不觉饥渴。其同行之僧饥甚,诣
市肆乞
,人或谓曰:“若能忍饥渴,速还无苦。或餐啖此地之
,必难
矣。”饥甚,固求
焉。
毕,相与行十余里,路渐隘小,得一
而
。餐
之僧,立化为石矣。天台僧
山逢人,问其所
,已在牟平海滨矣。(
《录异记》)
立石
化石
釜濑
唐天复十年庚午夏,洪州陨石于越王山下昭仙观前,有声如雷,光彩五,阔十丈。袁吉江洪四州之界,皆见光闻声。观前五
烟雾,经月而散。有石长七八尺,围三丈余,清碧如玉,堕于地上。节度使刘威命舁
昭仙观内,设斋祈谢。七日之内,石稍小,长三尺;又斋数日,石长尺余;今只有七八寸,留在观内。(
《录异记》)
藏珠石
石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