瑀在蔡州。有军将甲知回易,折欠数百万,回之外县。去州二百余里,
方令锢
勘甲。甲忧迫,计无所
。其类因为设酒
间解之。座客十余。中有称
士皇甫玄真者,衣白若鹅羽,貌甚都雅。众皆有宽勉之辞。皇甫但微笑曰:“此亦小事。”众散,乃独留。谓甲曰:“余尝游东,获二宝
,当为君解此难。”甲谢之,请
车
。悉辞。行甚疾。甚晚至州,舍于店中。遂晨谒
。
一见,不觉敬之。因谓
曰:“玄真此来,特从尚书乞甲
命。”
遂曰:“甲欠官钱,非瑀私财。如何?”皇甫请避左右,言某于新罗获巾
,可辟尘,
献此赎甲。即于怀探
授
。
才执,已觉
中清凉。惊曰:“此非人臣所有,且无价矣。甲之
命,恐足酬也。”皇甫请试之。翼日,因宴于郭外。时久旱,埃尘且甚。
顾视
尾鬣及左右驺卒数人,并无纤尘。监军使觉,问
:“何事尚书独不沾尘坌?岂遭逢异人,获至宝乎?”
不敢隐。监军故求见
士。
乃与俱往。监军戏曰:“
者独知有尚书乎?更有何宝,愿得一观。”皇甫
述救甲之意。且言药
海东,今余一针,力差不及巾,可令一
无尘。监军拜请曰:“获此足矣。”皇甫即于巾上
与之。针
如金。监军乃扎巾试之,骤于尘中,唯
及
鬃尾无尘。
与监军旦
礼往谒,将请其
要(“要”原作“霎”,据明抄本、陈校本改)。一夕忽失所在。(
《酉
杂俎》)
上崇释氏教,乃百品香(“香”原作“山”,据明抄本改)和银粉以涂佛室。遇新罗国献五
氍毹,及万佛山,可
一丈。上置于佛室,以氍毹籍其地。氍毹之巧丽,亦冠绝于一时。每方寸(“方寸”原作“放”,据《杜
杂编》上改)之内,即有歌舞
(“
”原作“之”,据明钞本改)乐,列国山川之状。或微风
室,其上复有蜂蝶动摇,燕雀飞舞。俯而视之,莫辨其真假。万佛山,雕沉檀珠玉以成之。其佛形,大者或逾寸,小者八九分。其佛之首,有如黍米者,有如菽者。其眉目
耳,螺髻毫相悉
。而辫缕金玉
,为蟠盖
苏。庵赡匐罗等树,构百宝为楼阁台殿。其状虽微,势若飞动。前有行
僧,不啻千数。下有紫金钟,阔(“阔”原作“阁”,据《杜
杂编》上改)三寸,以蒲牢衔之。每击钟,行
僧礼拜至地。其中隐隐,谓之梵声。盖关綟在乎钟也。其山虽以万佛为名,其数则不可胜计。上置九光扇于岩巚间。四月八日,召两街僧徒
内
场,礼万佛山。是时观者叹非人工。及见有光
于殿中,咸谓之佛光。即九光扇也。由是上命三藏僧不空,念天竺密语千
而退。(
《杜
杂编》)
万佛山
宝历元年,南昌国献玳瑁盆、浮光裘、夜明犀。云:其国有酒山紫海。盖(“盖”原作“而”,据《杜杂编》中改)山有泉,其味如酒,饮之甚醉则经日不醒。紫海
(“
”原作“太”,据明抄本、陈校本改),
如烂椹,可以染衣。其鱼龙
鳖、砂石草木,无不紫焉。玳瑁盆,可容十斛,外以金玉饰之。及盛夏,上置于殿内,贮
令满,遣嫔御持金银杓,酌
相沃,以为嬉戏。浮光裘,即紫海
染其地也。以五彩丝蹙成龙凤,各一千三百,仍缀以九
真珠。上衣之,以猎于北苑,为朝日所照,而光彩动摇。观者皆眩其目,上亦不为之贵。一日,驰
从禽,勿际暴雨,而裘无纤毫沾濡。方叹为异
。夜明犀,其状类通天犀,夜则光明,可照百步。覆缯十重,终不能掩其耀焕。上遂命解为腰带。每游猎,夜则不施其蜡炬,有如昼日。(
《杜
杂编》)
辟尘巾
三宝村
玳瑁盆
重明枕
。与帝同泛舟于龙池,有紫云自二上而生,俄顷满于舟中。帝由是命置之于堂内,以之,化为二龙,腾空东去矣。(
《杜
杂编》)
有海外国贡重明枕。长一尺二寸,六寸。洁白类于
。中有楼台之形,四面有十
士,持香执简,循环无已。谓之行
真人。其镂木丹青,真人之首簪帔,无不悉
。仍通莹焉。(
《广德神异录》)
扶风县之西南,有三宝村。故老相传云,建村之时,有胡僧谓村人曰:“此地有宝气,而今人莫得之,其启发将自有时耳。”村人曰:“是何宝也?”曰:“此趾之宝,数有三焉。”故因以三宝名其村,盖识其事。开成元年
,村中民夜梦一丈夫者,黑簪帻,被广袂之衣,腰佩长剑,仪状峻古。谓民曰:“吾尝仕东汉。当光武时,与飞将
公,同征
趾,尝得南人之宝。其后
公遭谤,以为多掠南货,尽载以归。光武怒,将命索其家。吾惧且及祸,故埋于此地。”言未讫而
浮光裘 (有目无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