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患木
无患木,烧之极香,避恶气。一名噤娄,一名桓。昔有神巫曰瑶眊,能符劾百鬼,擒魑魅,以无患木击杀之。世人竞取此木为,用却鬼,因曰无患木。(
《酉
杂俎》)
瘿槐
涪材
唐相国李石,河中永乐有宅。槐一本,
三枝,直过堂前屋脊,一枝不及。相国同堂昆弟三人,曰石,曰而(陈校本“而”作“程”),皆登宰执;唯福一人,历七镇使相而已。(原阙
,今见《酉
杂俎续》十)
荆枕
藟蔓藤实杯
醋心树
长安城禁苑内一大树,冬月雪中,忽叶茂盛。及凋落结实,其
光明璨烂,如火之明焉。数日,皆化为红蛱蝶飞去。至明年,唐
祖自唐国
长安。此必前兆也。(
《潇湘录》)
杜师仁尝赁居。有
杏树。邻居老人,每担
至树侧,必叹曰:“此树可惜。”杜诘之。老人云:“某善知木病,此树有疾,某请治。”乃诊树一
,曰:“树病醋心。”杜染指于蠹
尝之,味若薄醋。老人持小钩披蠹,再三钩之,得一白虫,如蝠。乃傅药于疮中。复戒曰:“有实,自青
时,必标之。十去八九,则树活。”如其言,树益茂盛矣。又云:“尝见《栽植经》三卷,言木有病醋心者。(
《酉
杂俎》)
泉州文宣王庙,宇严峻,学校之盛,冠于藩府。
中有皂荚树,每州人将登第,则生一荚。以为常矣。梁真明中,忽然生一荚有半,人莫谕其意。乃其年,州人陈逖,
士及第;黄仁颖,学究及第。仁颖耻之,复应(“应”原作“登”,据明抄本改)
士举。至同光中,旧生半荚之所,复生全荚。其年,仁颖及第。后数年,庙为火焚。其年,闽自称尊号,不复贡士,遂至于今。(
《稽神录》)
则杖汗,将死则折。里语:“生年未半杖不汗。”(《酉
杂俎》)
唐陈朴者,元和中,崇贤里此街大门外,有槐树,尝黄昏徙倚窥外。见若妇人及老狐异鸟之类,树中。遂伐视之。树凡三槎,并空中,一槎中有独
栗一百二十一枚,中襁一死儿,长尺余。(
《酉
杂俎》)
三枝槐
登第皂荚
剑门之左峭岩间(“间”原作“闻”,据明抄本改)有大树,生于石之中,大可数围,枝
纯白。皆传曰白檀树。其下常有
虺,蟠而护之,民不敢采伐。又西岩之半,有志公和尚影,路人过者,皆西向擎拳
礼,若亲面其如来。王仁裕癸未岁
蜀,至其岩下,注目观之,以质向来传说。时值晴朗,溪谷洗然,遂勒辔移时望之。其白檀,乃一白栝树也。自历大小漫天。夹路溪谷之间,此类甚多,安有檀香蛇绕之事?又西瞻志公影,盖岩间有圆柏一株,即其笠首也;两面有上下石
,限之为
形;斜其
者,即袈裟之文也;上有苔藓斑驳,即山
之毳文也。方审其非白檀。志公不留影于此,明矣。仍知人之误传者何限哉!(
《玉堂闲话》)
长安西端正树,去嵬一舍之程,乃唐德宗皇帝幸奉天,睹其蔽芾,锡以
名。后有文士经过,题诗逆旅,不显姓名。诗曰:“昔日偏沾雨
荣,德皇西幸赐嘉名。
嵬此去无多地,合向杨妃冢上生。”风雅有如此焉。(
《抒情诗》)
蜻蜓树
崇贤里槐
昔娄约居常山,据禅座。有一野妪,手持一树。植之于,言此是蜻蜓树。岁久芬芳郁茂。有一乌,
赤尾长,常止息其上。(
《酉
杂俎》)
辨白檀树
洛中愿会寺,魏中书侍郎王翊舍宅立也。佛堂前生桑树一株,直上五尺,枝条横绕,柯叶旁布,形如羽盖。复五尺,又然。凡为五重。每一重,叶椹各异。京师
俗,谓之神桑。观者甚众。帝闻而恶之,以为惑众,命给事黄门侍郎元纪,伐杀之。其日云雾晦冥,下斧之
,
血至地,见者莫不悲泣。(
《洛
伽蓝记》)
贾人张弘者,行至华岳庙前,忽昏懵,前不可,系
于一金荆树而酣睡。
惊,拽
树
而去。寤,逐而及之。树
形如狮
,
爪
耳足尾,无不悉
。乃于华
县,求木工修之为一枕,献于庙。守庙者常以匮锁之。行人闻者,赂守庙者百钱,始获一见。(
《闻奇录》)
化蝶树
梓童郪县,唐大历七年,夏六月甲,涪
泛溢,
木数千条。梁栋欀桷
备。补内城屋,悉此木。乔林为之记。(
《洽闻记》)
五重桑
藤实杯西域。藤大如
华州三家店西北边,有槐甚大,葱郁周回,可荫数亩。槐有瘿,形如二猪,相趂奔走。其回顾
耳
足,一如塑者。(
《闻奇录》)
端正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