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农郡太守蔡玉以国忌日于崇(“崇”字原空缺,据陈校本补)敬寺设斋。忽有黑云甚密,从东北而上,正临佛殿。云中隐隐雷鸣。官属犹未行香,并在殿前,聚立仰看。见两童赤衣,两童
青衣,俱从云中下来。赤衣二童
先至殿西南角
下,
一白蛇
长丈余,仰掷云中。雷声渐渐大而下来。少选之间,向白蛇从云中直下,还
所
下。于是云气转低着地。青衣童
乃下就住,一人捧殿
,离地数寸。一童
从下又
一白蛇长二丈许,仰掷云中。于是四童
亦一时腾上,
云而去。云气稍
,布散遍天。至夜。雷雨大霪,至晚方霁。后看殿
,乃蹉半寸许,不当本
。寺僧谓此
腹空。乃凿
至心,其内果空,为龙藏隐。(
《大业拾遗记》)
梁武郗皇后妒忌。武帝初立,未及册命,因忿怒。忽投殿
井中。众趋井救之,后已化为毒龙,烟焰冲天,人莫敢近。帝悲叹久之,因册为龙天王,便于井上立祠。(
《两京记》)
后魏宋云使西域,至积雪山,中有池,毒龙居之。昔三(明抄本“三”作“五”)百商人止宿池侧,值龙忿怒,泛杀商人。果阤王闻之,舍位与,向鸟场国学婆罗门咒。四年之中,善得其术。还复王位,就池咒龙。龙化为人,悔过向王。王即从之。(
《洛
伽蓝记》)
梁武后
蔡玉
之何御龙?”帝曰:“事不谐矣。”公曰:“西海大船,求龙脑香可得。昔桐柏真人数扬义,许谧、茅容乘龙,各赠制龙石十斤。今亦应在,请访之。”帝敕命求之。于茅山华龙(许本、“龙”作“
”)隐居陶弘景得石两片。公曰:“是矣。”帝敕百工,以于阗舒河中
玉,造小函二,以桐木灰发其光,取宣州空青,汰其甚
者,用海鱼胶之,成二缶。火烧(“火烧”原作“大船”据陈校本改)之,龙脑香寻亦继至。杰公曰:“以蜡涂
等
及衣佩。”又乃赍烧燕五百枚
,至龙
。守门小蛟闻蜡气,俯伏不敢动。乃以烧燕百事赂之,令其通问。以其上上者献龙女,龙女
之大嘉。又上玉函青缶,
陈帝旨。
中有千岁龙能变化,
人间,有善译时俗之言。龙女知帝礼之,以大珠三、小珠七、杂珠一石,以报帝。命
乘龙,载珠还国,
顷之间便至。龙辞去,
荐珠。帝大喜。得聘通灵异,获天人之宝。以珠示杰公。杰公曰:“三珠,其一是天帝如意珠之下者,其二是骊龙珠之中者。七珠,二是虫珠,五是海
珠,人间之上者。杂珠是
蛤等珠,不如大珠之贵。”帝遍示百僚,朝廷咸谓杰公虚诞,莫不诘之。杰公曰:“如意珠上上者,夜光照四十余里;中者十里;下者一里。光之所及,无风雨雷电
火刀兵诸毒厉。骊珠上者,夜光百步;中者十步;下者一室。光之所及,无蛇虺豸之毒。虫珠,七
而多赤,六足二目,当其凹
,有臼(“臼”原作“旧”据明抄本改)如铁鼻。
珠五
。皆有夜光,及数尺。无瑕者为之上,有瑕者为下。珠
五,于时与月盈亏。蛇珠所致,隋侯哙参,即其事也。”又问蛇鹤之异。对曰:“使其自适。”帝命杰公记蛇鹤二珠。斗余杂珠,散于殿前。取大黄蛇玄鹤各十数,
布珠中间。于是鹤衔其珠,鸣舞徘徊;蛇衔其珠,盘曲宛转。群臣观者,莫不叹服。帝复
如意龙虫等珠,光之远近。七九八数。皆如杰公之言。
在龙
得
,如
如药。如青如饴,
之香
。赍
至京师,得人间风日,乃
如石,不可咀咽。帝令秘府藏之。拜
为奉车都尉,二弟为奉朝请,赐布帛各千匹。追访公睺往不为龙害之由,为用麻油和蜡,以作照鱼衣,乃
有蜡气故也。(同《梁四公记》)
刘甲
宋云
李靖
唐卫国公李靖,微时,尝猎灵山中,寓
山中。村翁奇其为人,每丰馈焉,岁久益厚。忽遇群鹿,乃遂之。会暮,
舍之不能。俄而
晦迷路,茫然不知所归,怅怅而行,因闷益甚。极目有灯火光,因驰赴焉。既至,乃朱门大第,墙宇甚峻。扣门久之,一人
问。靖告迷
,且请寓宿。人曰:“郎君已
,独太夫人在。宿应不可。”靖曰:“试为咨白。”乃
告。复
曰:“夫人初
不许,且以
黑,客又言迷,不可不作主人。”邀
厅中。有顷,一青衣
曰:“夫人来。”年可五十余,青裙素襦,神气清雅,宛若
宋刘甲居江陵。元嘉中,女年十四,姿端丽,未尝读佛经,忽能暗诵法华经。女所住屋,寻有奇光。女云,已得正觉,宜作二七日斋。家为置
座,设宝帐。女登座,讲论词玄。又说人之灾祥,诸事皆验。远近敬礼,解衣投宝,不可胜数。衡
王在镇,躬率参佐观之。经十二日,有
士史玄真曰:“此怪邪也。”振褐往焉。女即已知,遣人守门。云:“
邪寻至,凡着
服,咸勿纳之。”真变服奄
。女初犹喝骂,真便直前,以
洒之,即顿绝,良久乃苏。问以诸事,皆云不识。真曰:“此龙魅也。”自是复常,嫁为宣氏妻。(
《渚
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