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韬
刘牧
王瑶
崔韬,蒲州人也。旅游滁州,南抵历。晓发滁州,至仁义馆,宿馆。吏曰 :“此馆凶恶,幸无宿也 。”韬不听,负笈升厅。馆吏备灯烛讫,而韬至二更,展衾方
就寝,忽见馆门有一大足如兽,俄然其门豁开,见一虎自门而
。韬惊走,于暗
潜伏视之,见兽于中
脱去兽
,见一女
奇丽严饰,升厅而上,乃就韬衾。
问之曰 :“何故宿余衾而寝?韬适见汝为兽
来,何也?”女
起谓韬曰 :“愿君
无所怪,亲父兄以畋猎为事,家贫,
求良匹,无从自达,乃夜潜将虎
为衣。知君
宿于是馆,故
托
,以备洒扫。前后宾旅,皆自怖而殒。妾今夜幸逢达人,愿察斯志 。”韬曰 :“诚如此意,愿奉
好 。”来日,韬取兽
衣,弃厅后枯井中,乃挈女
而去。后韬明经擢第,任宣城。时韬妻及男将赴任,与俱行。月余,复宿仁义馆。韬笑曰 :“此馆乃与
始会之地也 。”韬往视井中,兽
衣宛然如故。韬又笑谓其妻
曰 :“往日卿所著之衣犹在 。”妻曰 :“可令人取之 。” 既得, 妻笑谓韬曰:“妾试更著之 。”衣犹在请,妻乃下阶将兽
衣著之才毕,乃化为虎,
踯哮吼, 奋而上厅,
及韬而去。(
《集异记》)
汉州西四十五里,有富叟王瑶。所居竹园林,占一川之胜境,而往来之人多迂
以经焉。既至,瑶心尽诚接待。有卖瓦金石生者常言住在西山,每来必休于此。积十数年,率五日一至。瑶密异之,外视其所买,又非山中所用者。一日,瑶伺其来,因竭力奉之,石亦无愧。近晚将去,瑶曰 :“思至生居,为日久矣。今者幸愿阶焉 。”石生曰 :“吾敝土穷山,不足为访 。” 瑶即随行十数里, 暝
将起。石生曰:“尔可还矣 。”瑶曰 :“窃慕
躅,愿效诚力。但生所
,皆可以奉,所以求知其居焉 。”石生固辞,瑶追从不已。石生忽以拄杖画地,遂为
壑,而
亦腾为白虎,哮吼顾瞻,瑶惊骇惶怖,因蒙面匍匐而走。明日再往,曾无人迹。自是石生不复经过矣。(
《集异记》)
姨虎
王行言
成应元事统云 :“刘牧字仁, 常居南沙野中。乐山鸟之啼,
风松之韵,植果
蔬,野人欺之, 多伐树践囿 。”牧曰:“我不负人,人何负我? “有一虎近其居作
,见牧则摇尾,牧曰 :“汝来护我也?”虎辄俯首。历数年, 野人不敢侵。后牧卒,虎乃去。(
《独异志》)
秦民有王行言以商贾为业,常贩盐鬻于渠之境。路由兴元之南,曰大
路,曰小
路,危峰峻壑,猿径鸟
,路眠野宿,杜绝人烟,鸷兽成群,
啖行旅。行言结十余辈少壮同行,人持一拄杖长丈余,銛钢铁以刃之,即其短枪也。才登细径,为猛虎逐之。及
宿于
左,虎忽自人众中,攫行言而去。同行持刃杖,逐而救之,呼喊连山,于数十步外夺下,
上拿攫之踪已有伤损。平旦前行,虎又逐至,其野宿,众持枪围,使行言
于当心。至
夜,虎又跃
众中,攫行言而去。众人又逐而夺下,则伤愈多,行旅复卫而前
。白昼逐人,略不暂舍,或
于前,或跃于后。时自于
左而
,于稠人丛中捉行言而去,竟救不获,终不伤其同侣。须得此人充其腹,不知是何冤报,逃之不获?(
《玉堂闲话》)
圆超上人居看经堂,其僧侍立不懈。上人念其恭勤,乃问 :“尔何人,
家几夏腊,修习何等法,而勤勤若此?“对曰 :“某心有悔行, 愿因上人决之,但不
他僧闻耳 。”乃屏侍者问之。其僧言为虎之事,叩
作礼,求谶罪业。上人谓曰 :“生死罪福,皆由念作。刹那之间,即分天堂地狱,岂在前生后世耶?尔恶念为虎,善念为人,岂非证哉?苟有志乎脱离者,趣无上菩提,还元反本。念不著,则人不为虎,虎不为人矣。方今闽中,大善知识比肩,尔其往哉!” 僧乃奉教。上人寻话于智作长老,长老往见之,以上人向者事问,皆无异同。双目犹赤, 耽然可畏也。 后
岭, 不知所适。(
《
僧传》)
剑州永归葭萌剑门益昌界嘉陵江侧有妇人,年五十已来,自称十八姨,往往来民家,不饮不。每教谕于人曰 :“但作好事,莫违负神理。居家和顺,孝行为上。若为恶事者,我常令猫儿三五个巡检汝 。”语未毕遂去,或奄忽不见。每岁,约三五度有人遇之。民间知其虎所化也, 皆敬惧之焉。(
《录异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