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殿,材石宏博,功用甚多。是日,将架巨梁,工巧丁役三百余人缚拽鼓噪,震动远近。忽有异鸟三只,一红赤色,二皆洁白,尾如曳练,各长二尺余,栖于梁上,随絙索上下,在众人中,略无惊怖。工人抚搦戏玩之,如所驯养者。梁既上毕,鸟亦飞去。(出《录异记》)
莺
顷年,有人取得黄莺雏,养于竹笼中。其雌雄接翼,晓夜哀鸣于笼外,绝不饮喙。乃取雏置于笼外,(“绝不饮喙乃取雏置于笼外”十一字原缺,据明抄本补。)则更来哺之。人或在前,略无所畏。忽一日,不放出笼,其雄雌缭绕飞鸣,无从而入。一投火中,一触笼而死。剖腹视之,其肠寸断。(出《玉堂闲话》)
译文
飞涎鸟
南海离会稽郡有三千里,那里有个狗国,狗国中有一种飞涎鸟像老鼠,两翅像鸟,爪是红色。每到天亮时,各种飞禽还栖息在树上没飞散之前,飞涎鸟各自占一棵树,鸟的涎水像胶一样,它绕着树飞,涎水像雨一样洒下来,沾在树的枝叶上。有其它禽鸟飞来,就被枝叶上的涎水沾住,像网一样。飞涎鸟就吃被网住的鸟,如果到中午还没捉到鸟,就在空中追逐并用涎水往鸟身上洒,没有不中的。人若捉住此鸟,用它的肉作成脯,能治渴病。它的涎水洒过半天后就干,干后便从枝叶上落下来,脱落后马上再洒。
精卫
有一种鸟像乌鸦一样,头上有花纹,白色的嘴红色的爪,名字叫精卫。从前赤帝的女儿名叫女婧,到东海去游玩,淹死了没能回去,她的灵魂化为精卫鸟。所以精卫鸟常常衔来西山的木块和石头,用来填东海。
仁鸟
春秋时晋文公焚烧树林寻找介子推时,有只白鵶鸟绕着烟鸣叫,有时停在介子推的旁边,火就烧不着介子推。晋国人很赞美它,修建一座高台,起名叫思烟台。栽种象征仁爱、长寿的树木,这树像柏树,树枝长而柔软,开的花能吃。所以《吕氏春秋》上说:树木最美的,有寿木之华彩的,就是这种树。有人说,白鵶很有识辨能力。人们在烧死介子推的山上,几百里之内不再设罗网捕鸟,并称这种鸟叫“仁鸟”人们也叫仁鸟中的胸部为为慈鸟,就是这一类鸟。
鸐
幽州一带,羽山北面,有一种善于鸣叫的鸟。长着人面鸟嘴,八只翅膀一只爪,毛像野雉,行走时不踩地面,名叫鸐。它的叫声像乐器发出的声音。《世语》上说:青鸐鸣,天下太平。就是昌盛繁荣的时代。它在沼泽上鸣叫,叫声符合音律。它只飞而不行走。大禹治水之后,它便栖息在高山大地上。它们聚集的地方,必能出圣人。自从上古开始,铸造各种鼎器,都用鸐鸟的形象做图案,鼎器上铭文中的赞美之辞,流传至今。
韩朋
韩朋鸟,本是野鸭水鸟一类的鸟,生活在溪水湖泊之中。水禽中的鸂鶒、鸳鸯、欩偟饶瘢岭北全都有,只是没见过韩朋鸟。根据干宝《搜神记》上所说:大夫韩朋,他妻子很美,宋康王强夺到手,韩朋很怨恨,宋康王囚禁了他,韩朋就自杀了。他的妻子私下里把衣服弄的很糟烂,宋康王和韩朋妻子一同登上高台,韩朋妻从高台上跳下去,康王手下人想扯她的衣服,但衣服一扯就烂,所以没拉住。她在衣带中留下遗书说;希望把我的尸体还给韩朋,与他合葬。康王很生气,令人埋葬,却把她的坟埋在韩朋坟的对面,互相对望。过了一夜,忽然看见有梓树从二人的坟上长出,树根在地下相交一起,树枝在地上相连,还有像鸳鸯一样的鸟,经常牺息在树上,从早到晚悲切的鸣叫。南方人说这对鸟就是韩朋夫妻的灵魂,所以用韩朋的名字给这鸟命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