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鱼
鲫鱼
比目鱼,南人谓之鞋底鱼,江淮谓之拖沙鱼。《尔雅》云:东方有比目鱼焉,不比不行,其名谓之鲽。状如脾,细鳞紫
,一面一目,两片相合乃行。(
《岭表录异》)
黄腊鱼
扶南国鳄鱼,大者二三丈,四足,似守
状。常生吞人,扶南王令人捕此鱼,置于堑中,以罪人投之。若合死,鳄鱼乃
之;无罪者,嗅而不
。鳄鱼别号忽雷,熊能制之。握其嘴至岸,裂擘
之。一名骨雷,秋化为虎,三爪,
南海思雷二州,临海英潘村多有之。(
《洽闻记》)
鲵鱼
石鱼,状如曈悖随其大小,脑中有二石
,如乔麦。莹白如玉。有好奇者,多市鱼之小者,贮于竹
,任其坏烂,即淘之,取其鱼脑石
,以植酒筹,颇脱俗。(
《岭表录异》)
鹿鱼
金(宋乐史《太平环宇记》卷一六二“金”作“全”)义岭之西南,有盘龙山,山有,斜贯一溪,号为灵
溪。溪内有鱼,皆修尾四足,丹其腹,游泳自若,渔人不敢捕之。《尔雅》云:“鲵似鲇,四足,声如小儿。”金商(《太平环宇记》卷一六二“金商”作“今
”)州溪内亦有此鱼,谓之魶鱼。(
《岭表录异》)
骨雷
黄腊鱼,即江湖之横鱼。嘴长,鳞皆金
,
为炙,虽
而毒。或煎煿
,夜即有光如笼烛。北人有寓南海者,市此鱼
之,弃其
于粪筐。中夜后,忽有光明,近视之,益恐惧,以烛照之,但鱼
耳,去烛复明。以为不祥,各启
奁,窥其余
,亦如萤光。达明,遍询土人,乃此鱼之常也,忧疑顿释。(
《岭表录异》)
蟹属名彭蚏,以螯取土作,从
来至
去,或三百
,因名三百
大彭蚏。(
《
应经》)
鲮鱼
乌贼鱼
鲮鱼吐,蚁附之,因吞之。又开鳞甲,使蚁
其中,乃奋迅,(“迅”原作“近”,据明抄本改。)则舐取之。(
《异
志》)
比目鱼
横公鱼
归母
北方荒中有石湖,方千里,岸五丈余,恒冰,唯夏至左右五六十日解耳。有横公鱼,长七八尺,形如鲤而赤,昼在
中,夜化为人。刺之不
,煮之不死,以乌梅二枚煮之则死,
之可止邪病。(
《神异录》)
彭蚏
吴王孙权曾江行,鲙有余,因弃之中
,化而为鱼。今有鱼犹名吴余鲙者,长数寸,大如箸,尚类鲙形也。(
《博
志》)
乌贼,旧说名河伯从事。小者遇大鱼,辄放墨方数尺以混,江东人或取其墨书契,以脱人财
。书迹如淡墨,逾年字消,唯空纸耳。海人言,昔秦王东游,弃算袋于海,化为此鱼,形如算袋,两带极长。一说,乌贼有矴,遇风则前一须下矴。(
《酉
杂俎》)
鲋鮧鱼,文斑如虎。俗云,煮之不熟,者必死。相传以为常矣。饶州有吴生者,家甚丰足,妻家亦富。夫妇和睦,曾无隙(“隙”原作“戏”,据明抄本改。)间。一旦,吴生醉归,投
床上,妻为整衣解履,扶舁其足。醉者运动,误中妻之心
,其妻蹶然而死,醉者不知也。遽为妻族所凌执,云(“云”原作“去”,据明抄本改。)殴击致毙。狱讼经年,州郡不能理,以事上闻。吴生亲族,惧敕命到而必有明刑,为举族之辱,因饷狱生鲋鮧。如此数四,竟不能害,益加充悦,俄而会赦获免。还家之后,胤嗣繁盛,年洎八十,竟以寿终。且烹之不熟,尚能杀人,生陷数四,不能为害,此其命与?(
《录异记》)
东南海中有祖州,鲫鱼焉。长八尺,
之宜暑而避风,此鱼状,即与江湖小鲫鱼相类耳。浔
有青林湖,鲫鱼大
吴余鲙鱼
鹿鱼,頳
,其尾鬣皆有鹿斑,赤黄
。《罗州图经》云:“州南海中有洲,每
夏,此鱼
洲,化而为鹿。”曾有人拾得一鱼,
已化鹿,尾犹是鱼。南人云:“鱼化为鹿,
腥,不堪
。”(
《岭表录异》)
鲋鮧鱼
杨孚《州异
志》云:“鲛之为鱼,其
既育,惊必归母,还其腹。小则如之,大则不复。”《潘州记》云:“鱼昔鱼长二丈,大数围。初生
,
小,随母觅
,暮惊则还
母腹。”《吴录》云:“鱼昔鱼
,朝
索
,暮
母腹。”《南越志》云:“暮从脐
,旦从
也。”(
《
应经》)
,群鳄嗥叫其下,鹿必怖惧落崖,多为鳄鱼所得,亦之相摄伏也。故太尉相国李德裕贬官
州,经鳄鱼滩,损坏舟船,平生宝玩,古书图画,一时沈失。遂召舶上昆仑取之,见鳄鱼极多,不敢辄近,乃是鳄鱼之窟宅也。(
《岭表录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