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卷一(10/10)

桧兼管铸浑仪,而让内侍邵夸专门充任这件事,很久浑仪纔铸成。三十二年,开始铸出第二个放在太史局。而高宗起先自己制造了一个浑仪放在宫中,用来观测天象,它的形制稍小,而邵夸铸造的浑仪大概以它为样本,后来放在钟鼓院的就是这个。

清台的仪器,后来其中的一个放在秘书省。按照仪器的制度,表里共有三层:其第一层叫六合仪,阳经直径四尺几寸六分,阔三寸二分,厚五分。南北方向处于正位,两面分别排列着周天的度数,南北极出入地平面都是三十一度少,每度阔三分。阴纬单环的大小像阳经,阔三寸二分,厚一寸八分。上面设置水平池,板九分,深四分,沿着单环流通,也像过去的形制一样。内外八干、十二枝,在四维上画着艮卦、巽卦、坤卦、干卦。第二层叫三辰仪,直径四尺三分,阔二寸二分,厚五分。釭钏像阳经一样刻画。赤道单环,直径四尺一寸四分,阔一寸二分,厚五分。上面排列着二十八星宿,均天度数,阔二分七厘。黄道单环,直径四尺一寸四分,阔一寸二分,厚五分,上面排列着七十二候,均匀地分布着卦策,和赤道相交,出入地平面各是二十四度弱。百刻单环,直径四尺五寸六分,阀一寸二分,厚五分,上面排列着昼夜的时辰刻数。第三层叫四游仪,直径三尺九寸,阔一寸九分,厚五分。釭钏像璇玑一样刻画,每度阔二分半。望筒长三尺六寸五分,内圆外方,中间通着孔洞,四面阔一寸四分七厘,窥眼阔三分,夹窥直径五尺三分。鳖云来承担龙柱,龙柱各高五尺=寸。十字平水台高一尺一寸七分,长五尺七寸,阔五寸二分。水槽阔七分,深一寸二分。至于水运的方法和那浑象,就不再设置。

此后朱熹家裹有浑仪,很能考核水运的制度,最终未能得到。苏颂的书虽然在,大抵在浑象方面是详细的,但它的尺寸很多没有记载,因此难以很快恢复。过去的制度有白道仪来考察月亮运行,在望筒的旁边。从熙宁年间沈括认为它没用而去掉它,南渡重新制造,也不再设置它了。

极度极星在紫微垣,为七曜、三垣、二十八宿众星所环绕,这叫北极,是天的正中。而从唐朝以来,星历家用仪象考察观测,那么我国中原正处在南北极的正位,实际上距极星的北边一度半,这大概是中原地势的度数。南宋中兴重新制造浑仪,而太史令丁师仁就说:“临安府地势向南,对于北极的高低应当估量施行改变。”局官吕璨说:“浑天没有估量施行改变的制度,如果用在临安跟天参照配合,把它移到其它地方一定有差错。”于是停止议论。十多年后邵夸铸造仪象,就果然用临安北极高低来造它。用清台的仪器来参校它,实际上距极星四度多。

黄赤道占验天的方法,以二十八星宿为总纲和四维,分别排列在四方,南北距离极星各是九十一度多一点,南低而北高,距离地平面各是三十六度,一定不改变的,叫它赤道。因为太阳运行位置一半在赤道内,一半在赤道外,出入赤道内外最速的位置都是二十四度,把太阳在赤道之中运行的轨道取名叫黄道。大凡五星都随着太阳经由黄道运行,只有月亮的运行有九条轨道,四季交会回归到黄道而转变运行轨道,所以有青、黑、白、赤四种不同名称。

赤道终古不移动,那么星的位置应该没有扩大缩小的了。可是从唐朝僧一行作《大衍历》,用仪象来观测揣度它们,测得毕宿、觜宿、参宿、鬼宿四宿,分度与古代不同。皇佑初年,日官周琮用新仪象来探测占骏,和唐朝僧一行的结果尤为不同。绍圣二年,清台因为赤道度数有差错,又命令考校订正。只有牛宿、尾宿、室宿、柳宿四宿与过去方法相合,其它二十四宿的运行位置度数或者多了或者少了。大概天的度数不整齐,古人只记它的大略纲要,后世渐渐达到精密。

至于黄道横向连络天体,各星宿的运行位置自然随着岁差而增减。南宋中兴以来,用《统元历》、《纪元历》及《干道历》、《淳熙历》、《开禧历》、《统天历》、《会元历》等,每一种历法变换一次黄道,其中多少的差别有不能尽载的,而天文测算占验家也随着各种历法记载的运行位置的度数进行测算占验。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