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光三年夏,大雨久下不停,大水毁坏老百姓的土地,很多老百姓流亡而死。
唐庄宗担心宫中热湿不能居住,想修建高楼避暑。
宦官进言说:“我看见长安全盛时期,大明、兴庆宫楼阁上百。
现在的皇官还比不上那时公卿宰相家。”唐庄宗说:“我拥有天下,难道不能修建一座楼?”于是派宫苑使王允平办理此事。
宦官说:“郭崇韬皱着眉头不高兴,常常因租赋重而吝惜财物,陛下即使想建一座楼,那能成吗?”唐庄宗于是派人间郭崇韬说:“过去我和梁军在黄河边对峙,即使是寒冬盛夏,穿着镗甲骑在马上,都不觉得劳苦。
现在住在幽深的宫廷中,有大屋子遮荫,却受不了天热,为什么呢?”郭崇韬回答说:“陛下过去以天下为己任,现在为自己一人作打算,艰难困苦和安逸快活,忧虑的事情不一样,情势自然这样。
希望陛下不要忘记创业时的艰难,常常像在黄河边一样,那么就能使大热天因此变得凉快。”唐庄宗默默不语。
最后还是派王允平建楼,郭崇韬果然直言劝阻。
宦官说:“郭崇韬的家,跟皇帝的住处没有什么不同,哪里知道陛下多热呢!”从此挑拨离间的话就越来越多地传到官里。
河南县县令罗贯,为人刚强正直,很为郭崇韬所了解。
罗贯严格要求自己,奉公守法,不接受权贵富豪的请求托付,宦官、伶人有要向他请求的事情,书信堆满了案桌,一个都不答复,都拿给郭崇韬看。
郭崇韬多次为他说话,宦官、伶人因比对他恨得咬牙切齿。
自从过去唐时张全义担任河南尹以来,县令大多出自他的门下,张全义像对下人一样养着他们。
到罗贯任县令时,不屈服于张全义,县中百姓依仗张全义犯法的人,都依法杀掉。
张全义大怒,曾派人报告刘皇后,刘皇后从容不迫地焉罗贯辩白,而手下的人日夜不停地一起攻击他的短处。
唐庄宗找不到合适的机会谈这件事。
皇太后死,安葬在坤陵,坤陵在寿安,唐庄宗到修建陵墓的地方去,而道路泥泞,桥梁毁坏。
唐庄宗停车间道:“谁主管这个地方?”宦官说:“这里归河南县管,。”于是紧急召见罗贯,罗贯到后,回答说:“我本来就没有收到诏书,请责问主管这事的人。”唐庄宗说:“这是你管的地方,还问什么人!”立即把罗贯投进监狱,狱中官吏拷打他,打得他体无完肤。
第二天,下诏杀掉罗贯。
郭崇韬劝阻说:“罗贯没有别的罪,桥梁和道路没有修好,按法不应当处死。”唐庄宗发怒说:“太后的灵车快要启程,天子的车马要从这里往来,桥梁道路没有修好,你说他无罪,你们是一伙的!”郭崇韬说:“罗贯虽然有罪,应当由官府整理罪案执行法律。
陛下以统领万乘大国的尊严,对一个县令发怒,使天下的人,说陛下执法不公,这是我们做臣子的罪过。”唐庄宗说:“罗贯,是你喜欢的人,随你裁决吧!”于是起身进宫,郭崇韬紧跟唐庄宗,争论不已,唐庄宗自己关上殿门,郭崇韬不能进去。
罗贯结果被杀。
第二年伐蜀,拟议选派大将。
当时唐明宗任总管,应当去。
而郭崇韬因受到诬告处境危险,想立大功作为保全自己的办法,于是说:“契丹在北方边境形成祸患,不是总管去就不能抵御。
魏王李继岌,是国家的太子,但还没有建立大功;况且亲王任元帅,是唐的惯例。”唐庄宗说:“李继岌,还是小孩子,哪能担当国家大事?一定要替我为他选一个副手。”郭崇韬还没来得及说话,唐庄宗就说:“我找到副手了,没有人能代替你。”于是任李继岌为西南面行营都统,郭崇韬为招讨使,军政大事都由郭崇韬决定。
唐军进入蜀地,所经过的地方都投降迎接他们。
王衍的弟弟王宗弼,暗中与郭崇韬通好,请求担任西川兵马留后,郭崇韬答应让他作节度使。
军队到达成都后,王宗弼把王衍迁移到西宫,把王衍的嫔妓、珍宝都献给郭崇韬和他出儿子郭廷诲。
又和蜀人联名上状见魏王,请求留下郭崇韬镇守蜀地。
李继岌很疑心郭崇韬,郭崇韬无法表白自己,于是借故杀掉王宗弼和他的弟弟王宗渥、王宗勋,没收他们的家产,蜀人十分恐惧。
郭崇韬素来嫉恨宦官,曾对李继岌说:“你有攻破蜀地的功劳,军队凯旋后,必定被立为太子,,等到皇上死后,应当全部消灭宦官,就是合割过的马,也不能骑。”李继岌的监军李从袭等人眼见郭崇韬独揽军权,心中已很不满,听到他这样说,都切齿痛恨他,想用什么办法算计他。
唐庄宗听说攻破蜀地,派宦官向延嗣前来慰劳军队,郭崇韬不去郊外迎接,向延嗣大怒,于是和李从袭等人一起设计陷害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