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陛T裁定!”唐明宗说:“我任小校的时候,吃穿都不够,这个儿子替我担石灰,拾马粪,藉此纔能过活,如今我贵为天子,偏偏不能保护他吗!让他关在家里,对你又有什么妨害呢!”安重诲从此不再敢说这件事。
孟知祥镇守西川,董璋镇守束川,两人都有二心,安重诲凡事都压制他们,务必要抑制他们的阴谋,凡是两川更换守将,大多用自己亲信的人,一定派精兵跟随,慢慢让他们分守各州,准备危急的时候有用。
他们两人察觉后,认为这是算计他们,更加不安。
不久派李严任西川监军,孟知祥大怒,杀掉李严;又分板州为保宁军,任李仁矩为节度使来钳制董璋,并且削夺他的土地,董璋率兵进攻杀死李仁矩。
孟、董二人于是都反叛了。
唐军守蜀的,共三万人,后来孟知祥杀死董璋,占据两川,而唐的精兵都留在蜀了。
当初,唐明宗到汴州,安重诲建议,打算顺便伐昊,而唐明宗感到为难。
后来户部尚书李鳞抓到昊的探子说:“徐知诰打算拿昊国称藩,希望得到安公的一句话作为凭信。”李钻立即带来探子见安重诲,安重诲十分高兴认为应该这样,于是拿玉带给探子,让他带给徐知诰作为凭信,玉带价值干缉。
开始没有把这事上奏,后来过了一年,没有徐知诰的消息,纔上奏贬李鳞为行军司马。
不久捧圣都军使李行德、十将张俭报告事变,说:“枢密承旨李虔徽对他的门客边彦温说:‘安重诲私自招募士兵,整治武器,准备亲自伐昊。
又和探子作私下勾结。”’唐明宗拿这些话问安重诲,安重诲惊慌恐惧,请求调查这事。
唐明宗开始很怀疑,手下大臣都为他辩白,不久事情稍稍缓和些,纔把边彦温的话告诉安重诲,于是在朝廷上询问边彦温,边彦温承认都是假话,于是君臣相视而哭。
边彦温、李行德、张俭都因罪被灭族。
安重诲于是请求罢官,唐明宗安慰他说:“事情已经弄清楚,千万不要放在心上!”安重诲不断请求,唐明宗发怒说:“随你去,我不怕没人!”示意武德使孟汉琼到中书省,催冯道等人前来商议代替安亘诲的人选,冯道说:“诸位如果怜惜安公,让他得以罢官离去,这纔是解除他的灾祸啊。”趟凤认为大臣不能随便更换。
于是任范延光为枢密使,而安重诲官居原位。
董璋等人反叛,朝廷派石敬瑭前去讨伐,而两川道路险阻,粮食运输很困难,每每花费一石,只能送到一斗。
从潼关以西,老百姓深受输送军饷的危害,常常逃亡聚积到山林做盗贼。
唐明宗对安重诲说:“事势已经这样,我应亲自前往。”安重诲说:“这是臣子的责任。”于是请求前往。
关西的人听说安重诲来了,都很恐惧震惊,而安重诲每天前进几百里,四面八方都震惊害怕。
监督催促运粮,日夜不停,死在路上的人马,数不胜敷。
安重诲经过凤翔,节度使朱弘昭把他请到家里,让他的妻子儿女在安重诲身边小心侍奉。
安重诲饮酒遇量,对朱弘昭说:“不久前被谗言陷害,差点不能保全性命,幸好皇上英明神圣,纔能够保住家族不被灭杀。”于是感叹着哭起来。
安重诲离去后,朱弘昭骑马飞驰上报说:“安重诲有怨恨之心,不能让他到行营,怕他会惹事。”而宣徽使孟汉琼从行营出使回来,也说起西边人震惊害怕的情况,于是说到安重诲的过失、罪恶。
安重诲走到三泉时,被召回。
经过凤翔时,朱弘昭拒绝接待他,安重诲害怕了,飞奔京师。
还没到,拜为河中节度使。
安重诲罢官后,迎合皇上的人争相找他的过失。
宦官安希伦,因和安重诲私下勾结,常常和安重诲一起暗中窥视宫中的动静,事情暴露后被杀。
安重诲更加恐惧,于是上书请求告老回家。
安重诲以太子太师离官居家;而以李从璋任河中节度使,派药彦稠率兵到河中防备发生变乱。
安重诲的儿子安崇绪、安崇赞,守卫京师,听说制诏下发,当天就跑到父亲那里,安重诲见到他们,吃惊地说:“你们怎么能来!”不久又说:“这不是他的本意,被人唆使罢了。
我以死报国,其余的还说什么呢!”于是捆绑两个儿子送往京师,走到陕州时,被投进狱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