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初,刘延朗和房岛共同掌管机密,刘延朗专权,各将应当任命州官的,不按照功劳大小排先后,交纳贿赂多的人得到条件好的州,交纳贿赂少和没有贿赂的人得到条件差的州,或者很久都得不到,因此人人都怨恨他。
房嵩心里很忧虑,但又不能和刘延朗争执,只好天天吃饱了睡觉罢了。
每当刘延朗谈论事情,就低下头假装睡觉不管。
到晋兵进入京师时,刘延朗骑着一匹马逃到南山,经过他的家,指着叹息说:“我在这里存放钱三十万,不知归谁了!”于是被迫兵杀死。
晋高祖听说房忌常常不和刘延朗共事,哀怜他,后来又任他为将。
一年多后死去。
李专美在晋任大理卿,开连年间死去。
当晋快要起兵时,唐废帝任韩昭胤为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出任河阳节度使,和宋审虔、薛文遇等人都不知道他们的结局如何。
唉,祸福成败的道理,能不引以为戒吗!张蒙传达神的话应验了,但怎么知道这不是祸害呢!我记载的,大概就像这样,读者应该深思。
唐废帝的即位,参加谋议的,就是遭五六个人罢了。
考察他们兴亡成败的规律,即使有聪明的人为他们谋划,也未必能够不失败,何况是像这样的五六个人呢!因此一并叙述附在刘延朗传中,揭示他们自始至终的际遇。
康思立,原是山阴某部的人。
年轻时任骑将,跟随唐庄宗攻破梁的夹城,在柏乡作战,积累功劳升任突骑指挥使。
唐明宗即位,历任应岚二州刺史、宿州团练使、昭武军节度使,调任镇守保义,都有政绩。
潞王李从珂在凤翱反叛,唐愍帝派王思同等人讨伐他,康思立有捧圣、羽林屯兵一千五百人,于是以羽林兵一千人归属王思同统率。
王思同到凤翔,军队叛乱,向李从珂投降。
康思立听说后,想全部诛杀羽林军一千人的家属,还没来得及,而李从珂的军队已到,康思立于是率捧圣兵守城,李从珂兵临城下,呼叫说;“西面的军队十万人打算立新天子,你们五百人能够抵抗吗?枉自置陕州人于死地罢了!”捧圣兵听了,都放下武器,康思立于是打开城门迎接李从珂。
唐废帝即位,因康思立原本没有投降的意思,很不高兴,调任安速,又调任安国,因年老罢为右神武统军。
石敬瑭在太原反叛,唐废帝任康思立为北面行营马军都指挥使。
唐废帝到怀州,派康思立率护驾的骑兵经过团柏谷救张敬达,未到,而张敬达已死,杨光速向晋投降,康思立患病,死在路上。
晋高祖即位,赠太子少师。
康义诚字信臣,代北三部落人。
以擅长骑马射箭事奉晋王,唐庄宗时任突骑指挥使。
跟随唐明宗讨伐赵在礼,到达魏州时发生兵变,康义诚上前陈说唐庄宗的过失,劝唐明宗向南进军。
唐明宗即位,升任捧圣指挥使,兼任汾州刺史。
跟随唐明宗攻破朱守殷,升任侍卫亲军马步军都指挥使,兼任河阳三城节度使。
出任山南束道节度使,又任亲军都指挥使,兼任河阳,加封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秦王李从荣素来骄横,自从任河南尹后,掌管六军,拜为大元帅,唐的大臣们都怕遭祸,考虑脱身,只有唐义诚心向着他,派他的儿子在秦王府中做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