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一行传第二十二(2/3)

○李自

山林之中而和麋鹿作伴,虽不足以作为正,但与其享用别人的俸禄,低忍辱,内羞愧,哪比得上心中无愧,放纵心而开怀自得的人呢?我获知有两个人,名叫郑遨、张荐明。

李自者,州人也。天福四年正月,尚书奏:“州司功参军李自六 世同居,奉敕准格。格,孝义旌表,必先加验,孝者复其终,义门仍加旌表。 得本州审到乡老程言等称,自祖训,训生粲,粲生则,则生忠,忠生自,自 生光厚,六世同居不妄。”敕以所居飞凫乡为孝义乡,匡圣里为仁和里,准式旌 表门闾。九月丙复奏:“前登州义门王仲昭六世同居,其旌表有听事、步 栏,前列屏,树乌正门,阀阅一丈二尺,乌端冒以瓦桶,筑双阙一丈,在 乌之南三丈七尺,夹树槐柳,十有五步,请如之。”敕曰:“此故事也,令式无 之。其量地之宜,其外门,门安绰楔,左右建台,一丈二尺,广狭方正称焉, 圬以白而赤其四角,使不孝不义者见之,可以悛心而易行焉。”

如果对君主有利,因为忠诚而遭受罪罚,又何必替自己辩白,有到死也不申辩的人,这是古代的义士,这样的人我找到一个,名叫程福赞。

五伐世,君主不像君主,臣不像臣,父亲不像父亲,儿不像儿,至于兄弟、夫妇间的人关系,没有不败坏无余的,而天理几乎灭亡了。

译文

在传记中寻找这样的人,而混之世分崩离析,文字记载残缺不全,不能再找到,仅仅得到四五个人罢了。

郑遨的节

后来,郑遨听说华山有五粒松,松脂地下,一千多年后变成药,能去除在人作祟的三尸神,于是移居到华,想得到这药。

郑遨和李振在过去相友善,李振后来在梁官,地位显贵,想让郑遨官,郑遨不理睬,后来李振获罪放南方,郑遨步行一千多里去探望他,因此知情的人更加称颂他的德行。

权势和利诱不能使他意志屈从,仕途去留不违背正义,这样的人我找到一个,名叫石昂。

编写《一行传》。

在逭个时代,能够在某一个地方自我修养孝顺父母敬兄长,而影响传于天下的人,或许还有,但他们的事迹不昭著,因而无可记述,只有他们的名字姓氏有的因记载在书上,我也不敢让他们泯没,而其中略可记的,我找到一个人,名叫李白

自古贤才有蕴藏在心中而不表在外面,有的困居在狭陋的街巷,弃在荆棘草莽之中,即使像颜那样有德行,没有遇上仲尼声名就不能显扬,何况社会多变故,而君消亡的时候呢!我还认为必定有怀持才能,培养节义,却沉沦于下层,泯没无闻的人。

唐昭宗时,考士没中,见天下已,产生了拂衣远去的打算,准备带上他的妻儿女和他一归隐,他的妻不愿跟随,郑遨于是少室山士。

唐明宗时以左拾遣、晋祖时以谏议大夫宣召他,都不应召,就赐号叫逍迁先生。

节度使刘遂凝多次拿宝送给他,郑遨一样也不接妥。

郑遨田,罗隐之责药为生,李殷有钓鱼术,下钩不用鱼饵,又能化石成金,郑遨曾验确实如此,但没有向他求教。

在军,京师虚空,不宜以小故动摇人听,因匿其事不以闻。军 将李殷位次福赟下,利其去而代之,因诬福赟与者同谋,不然何以不奏。帝下 福赟狱,人皆以为冤,福赟终不自辨以见杀。

郑遨年轻时好学,文辞捷。

郑遨字云叟,州白人。

士李殷、罗隐之相好,世人把他们看成三个士。

唉,五代的祸到了极,是《易传》所说的“天地闭,贤人隐退”的时代吧!当这个时候,臣杀死他的君主,儿杀死他的父亲,而官吏们安享自已的俸禄而立于朝廷,心满意足地不再有廉洁知耻的品质,这人到都是。

我认为自古忠臣义士大多世,因而奇怪当时值得称的人多么少,难果真没有这样的人吗?虽然说戈兴起,学校废置,而礼义衰微,风俗败坏,到了这样的地步,然而自古以来天下不曾没有贤人,我想一定有洁自持的士人,痛恨世俗,远远离去而不能考见的。

天福四年死,享年七十四岁。

唐明宗的祖庙避讳遨,因此当时通用他的字。

他的妻多次写信劝郑遨回家,他都把信扔火中,后来听说他的妻、儿女死了,大哭一场作罢。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