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闻惟辟动天,惟圣时宪,故君为善则天降之以福,为不善则降之以灾。朕以 眇末之,托于王公之上,不能荷先帝艰难之运,所以致苍生涂炭之危。兵革荐兴, 灾害仍集,内省厥咎,盖由朕躬。故北有边裔狡逞之师,西有蒲、同
常之旅,连 年战伐,积岁转输,虔刘我士民,侵据我郡邑。师无宿饱之馈,家无担石之储,而 又
潦为灾,虫蝗作沴,戒谴作于上,怨咨闻于下。而况骨
之内,窃
戈,畿 甸之中,辄为陵暴。但责躬而罪己,敢怨天以尤人。盖朕无德以事上穹,无功以及 兆庶,不便于时者未能去,有益于民者未能行。
事昧于酌中,发令乖于至当,招 致灾患,引翼祸殃。罪在朕躬,不敢自赦。夙夜是惧,寝
靡宁,将励己以息灾, 爰布泽而从
。今以薰风方扇,旭日初升,朔既视于正
,历宜更于嘉号。庶惟新 之
,南通淮夷,朝廷累 发州兵讨捕,反为贼所败。陈、颍、蔡三州,大被其毒。群贼乃立毋乙为天,其 余豪首,各有树置。至是,发禁军及数郡兵合势追击,贼溃,生擒毋乙等首领八十 余人,械送阙下,并斩于都市。
龙德元年正月癸巳,诏诸
奏判官,宜令御史台
检,合从正衙退后,便 于中书门下公参辞谢。如有违越,
名衔闻奏。应面赐章服,仍令阁门使取本官状 申中书门下,受敕牒后,方可结
新衔。甲辰,以河东
行营西面应接使、前静胜 军节度、崇裕等州观察
置等使、特
、检校太尉、同平章事温昭图为匡国军节度、 陈许蔡等州观察
置等使。以北面行营副招讨使、匡国军节度、陈许蔡等州观察
置等使、光禄大夫、检校太傅王彦章为宣义军节度副大使,知节度事,郑、
、濮 等州观察
置等使,依前北面副招讨使。
二月己未,以权知静胜军节度观察留后、前汝州防御使华温琪为静胜军节度观 察留后,依前检校太傅。丙寅,以荆南节度使、检校太师、兼中书令、渤海郡王 季昌为守中书令,依前荆南节度使。庚午,以晋州建宁军节度观察留后刘鑫晋州 节度使、检校太保。壬申,史馆上言:“伏见北齐文士魏收著《后魏书》,于时自 魏太武之初,至于北齐,书不获就,乃大征百官家传,刊总斟酌,随条甄举,搜访 遗亡,数年之间,勒为一代典籍,编在北史,固非虚言。臣今请明下制,敕内外百 官及前资士
、帝戚勋家,并各纳家传,
述父祖事行源
及才术德业灼然可考者, 并纂述送史馆。如记得前朝会昌已后公私,亦任抄录送官,皆须直书,不用文藻。 兼以兵火之后,简牍罕存,应内外臣僚,曾有奏行公事,关涉制置,或讨论沿革, 或章疏文词,有可采者,并许编录送纳。候史馆修撰之日,考其所上公事,与中书 门下文案事相符会,或格言正辞询访不谬者,并与编载。所冀忠臣名士,共
家国 之耿光;孝
顺孙,获记祖先之丕烈。而且周德见乎殷纪,舜典存乎禹功,非唯十 世可知,庶成一朝大典。臣叨庸委任,获领监修,将赎素
,辄
元览。”诏从之。 盐铁转运使敬翔奏:“请于雍州、河
、徐州三
重置场院税茶。”从之。己卯, 礼
尚书、充西都副留守兼判尚书省事崔沂奏:“西京都省,凡有公事奏闻,常须 借印施行,伏请铸尚事省分司印一面。”从之。是月,镇州大将王德明杀其帅王熔, 自称留后,遣使来求援。宰臣敬翔请许之,租庸使赵岩等以为不可,乃止。
夏四月,陈州刺史惠王友能反,举兵向阙。帝命将师逆击,败之。友能走保 陈州,诏张汉杰率兵
讨。敕开封府太康、襄邑、雍丘三县,遭陈州贼军奔冲,其 夏税只据见苗输纳。
五月丙戌朔,制曰:
三月丁亥朔,祠员外郎李枢上言:“请禁天下私度僧尼,及不许妄求师号紫 衣。如愿
家受戒者,皆须赴阙比试艺业施行,愿归俗者一听自便。”诏曰:“两 都左右街赐紫衣及师号僧,委功德使
名闻奏。今后有阙,方得奏荐,仍须
行
至,夏腊
,方得补填。每遇明圣节,两街各许官坛度七人。诸
如要度僧,亦 仰就京官坛,仍令祠
给牒。今后只两街置僧录,
录僧正并废。”己丑,以前兵
郎中杜光乂为左谏议大夫致仕。壬寅,改襄州鄢县为沿夏县,亳州焦夷县为夷父 县,密州汉诸县为胶源县,从中书舍人
缟请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