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革等依阿徇旨,竟无所陈, 但云:“陛下威德冠天下,今西蜀平定,珍宝甚多,可以给军。水旱作沴,天之常 道,不足以贻圣忧。”中官李绍宏奏曰:“俟魏王旋军之后,若兵额渐多,馈挽难 给,请且幸汴州,以便漕挽。”时群臣献议者亦多,大较词理迂阔,不中时病。唯 吏部尚书李琪引古田租之法,从权救弊之道,上疏言之,帝优诏以奖之。
丁酉,诏伪蜀私署官员等:“惟名与器,不可假人,况是遐僻偏方,僭窃伪署, 因时乱而滥称名位,归国体而悉合削除。但恐当本朝屯否之时,有历代簪缨之士, 既陷彼土,遂授伪官。又虑有曾受本朝渥恩,当时已居班秩,须为升降,不可通同。 应伪署官至太师、太傅及三少,并太尉、司徒、司空、侍中、中书令、左右仆射已 上,并宜降至六尚书,临时更约伪署高低为六行次第。阶至开府、特进、金紫者, 宜令文班降至朝散大夫,武班降至银青。爵伪署将相已下与开国男,余并不得更称 封爵,其有功臣者削去。《五代会要》云:其有功臣名号,并宜削去。如是伪署节 镇,伐罪之初,率先向化及立功效者,宜委继岌、崇韬临时奖任。其刺史但许称使 君,不得更有检校官。其伪署班行正四品已上,酌此降黜,五品已下,如不曾经本 朝授官,若材智有闻,即许于府县中量材任使;如无材智可录,止是蜀地土人,并 宜放归田里。如是西班有称统军上将军者,若是本朝功臣子孙及将相之嗣,并据人 材高下,与诸卫小将军、府率、中郎将,次第授任。如是小将军已下,据人材堪任 使者,宜委西川节度使衙前补押衙;不堪任使者,亦宜放归田里。应已前降官,除 军前量事迹任使外,余并称前衔,候朝廷续据才行任使。”
庚子,彰武、保大等节度使高万兴卒。甲辰,淮南杨溥遣使朝贡。乙巳,以晋 州节度使李存乂为鄜州节度使,以相州刺史李存确为晋州节度使。丙子,两省谏官 上疏,请车驾不巡幸汴州,凡三上章,乃允。庚戌,魏王继岌奏,遣秦州副史徐蔼 赍书招谕南诏蛮。又奏,点到两川马九千五百三十匹。《清异录》:庄宗灭梁平蜀, 志颇自逸,命蜀匠织十幅无缝锦为被材,被成,赐名“六合被”辛亥,制皇第二 弟存霸可封永王,第三弟存美可封邕王,第四弟存渥可封申王,第五弟存乂可封睦 王,第六弟存确可封通王,第七弟存纪可封雅王。是岁,日傍有背气,凡十三。
译文
同光三年(925)七月六日,因下雨太久,诏令河南府依法求晴。滑州报告,黄河决口。十一日,皇太后在长寿宫去世,庄宗在宫内服丧,把遗令传出宫宣示。十二日,庄宗在长寿宫穿上丧服,百官在长寿宫按次序穿上丧服后在殿前排列安慰庄宗。十四日,宰臣上表章请庄宗听政,没答应;再上表章,下旨说应停止上朝七天。十六日,弘文馆上奏:“请依照《六典》,改弘文馆为崇文馆。”庄宗同意。当时枢密使郭崇韬已故父亲名叫弘,豆卢革迎合郭崇韬的意思,上奏改弘文馆名字。洛水泛涨,冲坏天津桥,用船渡人,每天有翻船落水的。十八日,宰臣百官上表章请庄宗听政,又请恢复正常饮食,共上了三次表章。任刑部尚书李琪充大行皇太后山陵礼仪使,任河南尹张全义充山陵桥道排顿使,任孔谦充监护使。二十一日,河阳、陕州报告,黄河水漫上岸。陕州报告,黄河水上涨二丈二尺,冲坏浮桥,进入城门,居民有被淹死的。二十四日,汴州报告,汴水泛滥,恐怕会淹没城池,在州城东西暂开濠口,引水入古黄河。泽潞报告,自本月一日起下雨,到十九日没停。二十七日,许州、滑州报告,发大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