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付出的劳役与换取的逸乐不相等,有的赋租不辨先后轻重,只是以督促为名,烦琐苛刻没有止息。将军士兵没有充裕的供给,在朝官吏也难以维持,州县的货物生产不足,天地间灾祸屡屡发生。以致星辰越过常度,旱涝时时产生,种田养蚕的在田园失了业,道路田野常有饥饿倒毙的人,生灵处于这种状况,我寝食不安,岂不是我德政不够,焦虑劳思而难于应付吗!
“我昨天亲握笔管,哀怜疮痍,一是向你们询问计策,一是表示我的勤政,没有披阅来奏,心中忐忑不安,怎敢不振作我的有罪之身,自强不息,为天下人忧虑。你们这些四方大臣,辅助我一人,为什么不荐举贤才,补益我的寡闻愚昧,诸侯之内,群臣之中,不会没有忠心的人被掩盖能力,有器识的人难以施展才华。草泽之间有隐逸之士,山林之间有被压抑受阻的人,你们都不知道,我又怎么去访查!你们高居执政之位,名声震天,既然在我这不用讲忌讳的朝代,为什么还吝惜说真心话呢?应当遍告中外,急访英豪。凡是在职的或前任文武官员以下,以及草泽之士,只要有治国治民,除奸去弊有才能的人,都应各献表章,我会选择施行。最近宣布的我的信,也要通告内外,体会我的心意。”
此时,两河大水,家口流亡的人占了十分之四、五,首都供应不足,军士缺吃,以致有卖儿卖女、抛弃妻子、年老体弱在野外采拾和饿死在路上的人。下面州郡飞快用车子运输供应京师,租庸使孔谦每天站在上东门外盼望车子到来,计算着供应。加上路途泥水多,车运艰难,愁叹之声到处可闻,四方地震,天象怪诞。庄宗深为忧虑,问有关官员救灾养民的办法。孔谦是才从小官提拔上来的,所以没有保邦济民的大才,只知道以急切苛刻征收赋税为能事。枢密承旨段徊上奏“:我见本朝经常遇上灾祸歉收,国费不足,天子如求经邦济世之要略,应写出朱书御札,访之于宰臣,请陛下按这个惯例行事。”立即命学士起草文辞,庄宗亲自写信向宰臣寻访,岂不是庄宗确有忧民之心?此时宰相豆卢革等随声附和旨意完全没有计策献上,只是说:“陛下威德为天下第一,现在西蜀平定,珍宝甚多,可以供给军队。水旱成灾。是自然的正常现象,不足以引起陛下忧虑。”中官李绍宏上奏说:“等魏王回师后,如果兵员增多,粮饷难以供应,请陛下暂到汴州,以就粮饷运输之便。”此时群臣献计策的也多,大都词理迂阔,不解决实际问题。只有吏部尚书李琪引用古时田租之法,作为临时救急的方法,上奏献计,庄宗下诏奖赏他。
九日,诏令伪蜀私自任命的官员等人“:只有名号与器物,不可以给人,何况是偏僻远地,僭任伪职,趁时事混乱而滥称名位,国体既归我唐朝,伪职应当全部削除。但是恐怕在本朝艰难之时,有历代为官的,隐落在那里之后,于是授为伪官。又考虑到有曾受本朝优待恩遇的,当时已居官秩,应有升降,不可以同等看待。凡是伪朝任命官到太师、太傅以及三少,并太尉、司徒、司空、侍中、中书令、左右仆射以上的,全应降到六尚书,临时再约定伪职高低为六行次第。官阶到开府、特进、金紫的,应令文官降为朝散大夫,武官降为银青。伪任官爵在将相以上的给予开国男爵封号,其余都不准再称封爵,有功臣名号者削去名号。所有这些伪任节镇,在我进军之初,率先归顺和立功的,应委托李继岌、郭崇韬临时奖赏任命。刺史只许称使君,不能再有检校官职。伪在班行正四品以上的,依此酌情降职去职,五品以下的,如不曾经过本朝授官,若才能智识有名声的,允许在府县中量材录用;如没什么材智,只是蜀地本地人,应全部放归乡村。如果西班中有称统军上将军的,若是本朝功臣子孙及将相后代,应根据人材高下,给予诸卫小将军、府率、中郎将,按次序授任。如果是小将军以下,人材可以使用的,应委任西川节度使衙前补押衙,不可以使用的,也应放归乡村。凡是以前的降官,除了在军前按事迹任用以外,其余的一并称以前的官衔,等朝廷以后根据才能品行任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