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末帝纪xia(3/6)

审琦等阵于贼城西北,倚山横阵,诸将奋击,蕃军 屡却。至晡,我骑军将移阵,蕃军如山而进,王师大败,投兵仗相藉而死者山积。 是夕,收合余众,保于晋祠南晋安寨,蕃军堑而围之,自是音闻阻绝。朝廷大恐。 是日,遣侍卫步军都指挥使符彦饶率兵屯河阳,诏范延光率兵由青山路趋榆次,诏 幽州赵德钧由飞狐路出敌军后,辉州防御使潘环合防戍军出慈、隰以援张敬达。以 前绛州刺史韩彦恽为太子宾客。契丹主移帐于柳林。乙巳,诏取二十二日幸北面军 前。戊申,帝发京师,路经徽陵,帝亲行谒奠。夕次河阳,召群臣议进取,卢文纪 劝帝驻河桥。庚戌,枢密使赵延寿先赴潞州。辛亥,幸怀州。召吏部侍郎龙敏访以 机事,敏劝帝立东丹王赞华为契丹主,以兵援送入蕃,则契丹主有后顾之患,不能 久驻汉地矣。帝深以为然,竟不行其谋。《辽史-义宗传》云:“倍虽在异国,常 思其亲,问安之使不绝。后明宗养子从珂弑其君自立,倍密报太宗曰:“从珂弑君, 盍讨之!”是东丹王实启兵端,唐君臣或知其阴谋,故龙敏之说不行。帝自是酣饮 悲歌,形神惨沮。臣下劝其亲征,则曰:“卿辈勿说石郎,使我心胆堕地!”其怯 惫也如此。

冬十月丁巳夜,彗星出虚危,长尺余。壬戌,诏天下括马,又诏民十户出兵一 人,器甲自备。《契丹国志》:唐发民为兵,每七户出征夫一人,自备铠仗,谓之 “义军”,凡得马二千余匹,征夫五千人,民间大扰。戊辰,代州刺史张朗超授检 校太保,以其屡杀敌众,故以是命奖之。癸酉,幽州赵德钧以本军三千骑与镇州董 温琪由吴兒谷趋潞州。

十一月戊子,以赵德钧为诸道行营都统,以赵延寿为河东道南面行营招讨使, 以刘延朗副之。庚寅,以范延光为河东道东南面行营招讨使,以李周副之。帝以吕 琦尝佐幽州幕,乃命赍都统官告以赐德钧,兼犒军士。琦至,从容宣帝委任之意, 德钧曰:“既以兵相委,焉敢惜死!”德钧志在并范延光军,奏请与延光会合。帝 以诏谕延光,延光不从。丁酉,延州上言,节度使杨汉章为部众所杀,以前坊州刺 史刘景严为延州留后。庚子,赵德钧奏,大军至团柏谷,前锋杀蕃军五百骑。范延 光奏,军至榆次,蕃军退入河东川界。潘环奏,隰州逐退蕃军。壬寅,赵德钧奏, 军出谷口,蕃军渐退,契丹主见驻柳林寨。时德钧累奏乞授延寿镇州节制,帝怒曰: “德钧父子坚要镇州,苟能逐退蕃戎,要代予位,亦甘心矣。若玩寇要君,但恐犬 兔俱毙。”德钧闻之不悦。

闰月丙辰,日南至,群臣称贺于行宫,帝曰:“晋安寨内将士,应思家国矣。” 因泣下久之。丁巳,以岢岚军为胜州。辛酉,以右龙武统军李从昶为左龙武统军, 以前邠州节度使杨思权为右龙武统军。壬戌,丹州刺史康承询停任,配流邓州。时 承询奉诏率义军赴延州义军乱,承询奔鄜州,故有是责。甲子,太原行营副招讨使 杨光远杀招讨使张敬达于晋安寨,以兵降契丹。时契丹围寨,自十一月以后刍粮乏 绝,军士毁居屋茅、淘马粪、削松甗以供秣饲,马尾鬣相食俱尽。杨光远谓敬达曰: “少时人马俱尽,不如奋命血战,十得三四,犹胜坐受其弊。”敬达曰:“更少待 之。”一日,光远伺敬达无备,遂杀之,与诸将同降契丹。时马犹有五千匹,契丹 主以汉军与石敬瑭,其马及甲仗即赍驱出塞。丁卯,契丹立石敬瑭为大晋皇帝,约 为父子之国,改元为天福。契丹与晋高祖南行,赵德钧父子与诸将自团柏谷南奔, 王师为蕃骑所蹙,投戈弃甲,自相腾践,挤于岩谷者不可胜纪。

己巳,帝闻晋安寨为敌所陷,诏移幸河阳,时议以魏府军尚全,契丹必惮山东, 未敢南下,车驾可幸鄴城。帝以李崧与范延光相善,召入谋之。薛文遇不知而继至, 帝变色,崧蹑文遇足,乃出。帝曰:“我见此物肉颤,适拟抽刀刺之。”崧曰: “文遇小人,致误大事,刺之益丑。”崧因请帝归京。壬申,车驾至河阳。甲戌, 晋高祖与契丹至潞州,契丹遣蕃将大详衮率五千骑送晋高祖南行。丁丑,车驾至自 河阳。时左右劝帝固守河阳。居数日,符彦饶、张彦琪至,奏帝不可城守。是日晚, 至东上门,小黄门鸣鞘于路,索然无声。己卯,帝遣马军都指挥使宋审虔率千余骑 至白马坡,言踏阵地,时诸将谓审虔曰:“何地不堪交战,谁人肯立于此?”审虔 乃请帝还宫。庚辰,晋高祖至河阳。辛巳辰时,帝举族与皇太后曹氏自燔于元武楼。 晋高祖入洛,得帝烬骨于火中,来年三月,诏葬于徽陵之封中。帝在位共二年,年 五十二。《五代史阙文》:晋高祖引契丹围晋安寨,降杨光远。清泰帝至自覃怀, 京师父老迎帝于上东门外,帝垂泣不止。父老奏曰:“臣等伏闻前唐时中国有难, 帝王多幸蜀以图进取。陛下何不且入西川?”帝曰:“本朝两川节度使皆用文臣, 所以玄宗、僖宗避寇幸蜀。今孟氏已称尊矣,吾何归乎!”因恸哭入内,举族自焚。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