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夜里见鬼,大家都异口同声这么说。庄宗听说后很惊奇,问是什么原因。宦官说:“以前唐朝在长安的皇宫,六宫嫔妃,将近万人,椒房兰室,无不住满了人。现在宫室大半空闲着,鬼神喜欢幽静,所以没什么奇怪的。”于是景进、王允平等到各地挑选宫人,不择良贱,都纳入内宫。
三年夏,大雨,黄河涨大水,冲坏天津桥。此时尤显酷暑难熬。庄宗经常到高楼避暑,都不发布旨意。宦官们说:“现在宫内楼台馆所,赶不上以前长安的卿相之家,旧日的大明、兴庆两宫,楼观上百,都是雕梁画栋,遮云蔽日,现在陛下纳凉几乎没有可去的地方。”庄宗说:“我富有天下,怎么不能建一座楼!”立即命令宫苑使经办此事,但又担心郭崇韬会谏言劝止,派人对郭崇韬说:“今年酷热,我前不久在黄河上,五六月中,与敌对阵,行营低湿,骑上带甲衣的战马与敌人作战,总觉得清凉。现在平安住在深宫中,忍耐不住暑热之苦,这是为什么呢?”郭崇韬上奏:“陛下以前在黄河边时,汴州敌寇没平定,废寝忘食,一心在作战,严寒酷暑,不在陛下意念中。现在敌人既已战败,中原无事,纵情于声色玩物,不担心作战列阵,虽然是楼台高百尺,广殿重九檐,也不能不觉得暑热。愿陛下想想艰难创业的时候,今天的暑热就会立即变为清凉。”庄宗默然无语。王允平等人还是加以建造,郭崇韬再次上奏说“:宫内营造,每天都有耗费,在这灾荒饥饿的年月里,请求暂且停止营造。”庄宗没有理会他。
起初,郭崇韬与李绍宏一同为枢密使,到庄宗即皇帝位时,郭崇韬因为李绍宏地位一向在自己上面,旧人难以管制,便上奏请泽潞监军张居翰一同掌枢密,以李绍宏为宣徽使。李绍宏大失所望,哭泣愤郁。郭崇韬于是设置内勾使,凡是三司财赋,都归它管理复查,命李绍宏任此职,以弥补他的失望,李绍宏仍怏怅怨恨不已。郭崇韬自以为有大功,河、洛平定之后,权位气势逼人,担心被人倾轧夺位,便对几个儿子说:“我辅佐君主,大事已完成了,现在被群邪排挤诋毁,我想避开他们,回到常山做镇守,这是退隐的办法。”他儿子郭廷说等人说“:父亲大人功名到这个地步,一失其势,就是神龙离水,被蚂蚁制服,请您多加考虑。”其门人故吏又对郭崇韬说:“侍中您功勋第一,虽然官员们有怨恨,必然不能离间。应在这时坚决辞去机枢要职,皇上必不答应,这样您有辞避之名,可以堵住谗言邪语。魏国夫人刘氏受宠,皇后位置空着,应赞助册立刘氏,皇上必然高兴。内有刘氏帮助,那些宦官们又能对您怎样呢!”郭崇韬采纳此言,于是三次上表章坚决辞去枢密之位,皇上优诏不接受辞呈。郭崇韬便密奏请立魏国夫人为皇后,又奏时务利害二十五条,都是给人方便,取悦人心的,又请罢免枢密院事,各归本司,以减轻其权力,然而宦官仍然不停地诽谤他。同光三年,坚决请求罢去兼领的节镇职位,庄宗同意。
这时客省使李严出使西川回来,谈王衍可以攻灭的情况,庄宗与郭崇韬商议讨伐的计划,挑选大将。此时明宗为各道兵马总管,应当出征,郭崇韬认为宦官在倾陷自己,想立大功制住他们,便上奏说“:契丹侵犯边地,北面需要大臣,全靠总管镇守。我想兴圣宫使李继岌,德望日益增长,但大功未立,应依以前惯例,任亲王为元帅,交给讨伐之权,助成他的威望。”庄宗正宠爱李继岌,便说:“小儿幼稚,怎么能独自带兵,你应当选择一个辅助他的。”郭崇韬没说话,庄宗说“:没有比你更合适的。”于是任李继岌为都统,任郭崇韬为招讨使。这年九月十八日,率亲军六万,进讨蜀川。郭崇韬将要出发,上奏说:“我是无才之人,被授以军权,依靠将士的忠诚武力,仰仗陛下的威严神灵,应该会打胜的。如果西川平定,陛下选择主帅,要忠信宽厚善谋,事君有节义的,孟知祥是一个,希望能授他以蜀帅。如果宰相缺人,张宪有创业之劳,为人谨慎而多识断。其次如李琪、崔居俭,是中朝士族,富有文才学识,也可以选而任用。”庄宗到嘉庆殿,设酒宴招待征西诸位将军,举酒敬郭崇韬说:“李继岌没有治理过军政,你久随战伐,西面之事,全托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