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瓚,故河中节度使重盈之诸也。天复初,梁祖既平河中,追念王氏旧恩, 辟瓚为宾佐。梁祖即位,历诸卫大将军、兗华两镇节度使、开封尹。贞明五年,代 贺瑰统军驻于河上。时李存审筑垒于德胜渡。秋八月,瓚率汴军五万,自黎
渡河, 将掩击魏州,明宗
师拒之。瓚至顿丘而旋,于杨村夹河筑垒,架浮航,自
馈运 相继。瓚严于军法,令行禁止,然机略应变,则非所长。十一月,瓚率其众观兵于 戚城,明宗以前锋击之,获其将李立。十二月,逻骑报汴之馈粮千计,沿河而下, 可掩而取之。庄宗遣徒兵五千,设伏以待之,使骑军循河南岸西上,俘获馈役数千。 瓚结阵河曲,以待王师,既而兵合,一战败之。瓚众走保南城,瓚以小舟北渡仅免。 是日,获
千余匹,俘斩万级,王师乘胜徇地曹、濮。梁主以瓚失律,令
思远代 还。
乌震,冀州信都人也。少孤,自勤乡校。弱冠从军,初为镇州队长,以功渐升 将,与符习从征于河上,颇得士心。闻张文礼弑王镕,志复主雠,雪泣请行。兵 及恆
,文礼执其母妻洎兒女十
诱之,不回,攻城日急。文礼忿之,咸割鼻断腕, 不绝于肤,放至军门,观者皆不忍正视。震一恸而止,愤激奋命,
先矢石。镇州 平,以功授震
、赵二州刺史。其
纯质,以清直御下,在河北独有政声,移易州 刺史,兼北面
陆转运、招抚等使。契丹犯
,渔
路梗,震率师运粮,三
蓟门, 擢为河北
副招讨,遥领宣州节度使,代房知温军于卢台。及至军,会戍兵龙晊所
鄴都奉节等军数千人作
,未及
印而遇害。明宗闻之,废朝一日,诏赠太傅。 震略涉书史,尤嗜《左氏传》,好为诗,善笔札,凡邮亭佛寺,多有留题之迹。及 其遇祸,燕、赵之士皆叹惜之。
习有度,
忠壮,自庄宗十年沿河战守,习常以本军从,心无顾望,诸将服 其为人。同光初,以习为邢州节度。明年,移镇青州。四年二月,赵在礼盗据魏州, 习受诏以淄、青之师
讨;至则会军
,习乃退军渡河。明宗自鄴赴洛,遣使召之, 习不时而至。既至,谒明宗于胙县。霍彦威谓习曰:“主上所知者十人,公在其四, 何犹豫乎!”习乃从明宗
汴。明宗即位,加兼侍中,令归本镇。属青州守将王公 俨拒命,复授天平军节度使。《宋史-颜衎传》:天成初,为邹平令。符习初镇天 平,习武臣之廉慎者,以书告属邑,毋聚敛为献贺。衎未领书,以故规行之,寻为 吏所讼,习遽召衎笞之,幕客军吏,咸以为辱及正人,习甚悔焉,即表为观察判官, 且
前事。四年,移汴州节度使。安重诲素不悦习,会汴人言习厚赋民钱,以代纳 藁,及纳军租,多收加耗,由是罢归京师。《通鉴》:习自恃宿将,议论多抗安重 诲,故重诲求其过,奏之。授太
太师致仕,求归故里,许之,乃归昭庆县。明宗 以其
令谦为赵州刺史。习飞扬痛饮,周游田里,不集朋徒,不过郡邑,如此累年, 中风而卒。赠太师。
蒙嗣,位至礼
侍郎。
及王师袭汴,时瓚为开封府尹。梁主闻王师将至,自登建国门楼,日夜垂泣, 时持国宝谓瓚曰:“吾终保有此者,系卿耳。”令瓚阅市人散徒,登城为备。洎明 宗至封丘门,瓚开门迎降。翼日,庄宗御元德殿,瓚与百官待罪及币
,诏释之, 仍令收梁主尸,备槥椟权厝于佛寺,漆首函送于郊社。居数日,段凝上疏奏:“梁 朝掌事权者赵岩等,并助成
政,结怨于人,圣政惟新,宜诛首恶,以谢天下。” 于是张汉杰、张汉
、张汉
、张希逸、赵縠、硃珪等并族诛,家财籍没。瓚闻诸 族当法,忧悸失次,每
则与妻
诀别。郭崇韬遣人
譬之,诏授宣武军节度副使, 知府事,检校太傅如故。《欧
史》云:瓚伏地请死,庄宗劳而起之曰:“朕与卿 家世婚姻,然人臣各为主耳,复何罪邪!”因以为开
,辞曰:“臣缘故使未葬,又无嗣息,臣合 服斩缞,候臣礼制毕听命。”及庄宗兼领镇州,乃割相、卫二州置义宁军,以习为 节度使。习奏曰:“魏博六州,见系霸府,不宜遽有割隶。但授臣河南一镇,臣自 攻取。”乃授天平军节度、东南面招讨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