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祖说“:敌人将要逃跑了。”于是请求明宗让士兵带好头盔拉开阵势包围敌军。命令左射军三百人奔跑发箭射击,逐渐收束包围圈,再用几千骑兵配合行动。到了夜晚,敌军旗帜倒下,一个角落首先溃败,其他三面也随之溃败,兵仗撞击,像火炮的声音连绵不断,尸横遍野,甲胄满地,不可胜数。由此后梁势力削弱,庄宗进兵在德胜渡扎营。
天祐十八年(921)十月,高祖又跟随明宗在德胜渡与梁军作战,打败梁军将领戴思远,杀死两万多人。十九年(922)在胡卢套作战,后唐军队逐渐败退,高祖迎着敌军精锐,拔出长剑,杀开血道,用身体保护明宗撤退,敌人干望着他,无人敢上前阻击。
天祐二十年(923)十月,跟随明宗观察梁军阵地杨村寨,部下都没有披甲,突然敌军出其不意,用武器掩袭明宗,兵刃将要刺到明宗背部,高祖手持战戟冲上前,用力一击,几个凶悍的敌人从马上滚落下来,明宗才免于一死。这一年,庄宗在邺城继承皇位,改年号叫同光。派明宗越过黄河,孤军深入以袭取郓州。郓人开始没有发觉他们,高祖率领五十个骑兵跟随明宗渡过济水,突袭东门进到了城内,郓兵前来阻击,高祖被刀刺中,仍像羽翼那样保护明宗,把士兵部署在大道上,坚守不移,等到后续骑兵接连不断地到来,才攻取了郓城的中心地带,而占据了郓城。接着平定汴水,灭掉了后梁宗室,成就了庄宗一统天下的局面,促成明宗建立不朽的功绩,其中高祖与后唐末帝功劳最大,庄宗时高祖官位不显赫是因为高祖不喜欢自我夸赞的原因,这只有明宗心里明白。
同光四年(926)二月,赵在礼凭借邺州作乱,朝廷派遣元行钦去招降而未成功,大家议论纷纷,认为非明宗不能招降赵在礼,庄宗于是任明宗为统帅。当时,高祖跟随前去,到了魏地,各军发生变故,拉住马缰请求明宗在河北称帝。明宗接受了霍彦威的劝谏,准备亲自向庄宗陈述,于是假装答应下来,各军也担心事情不成而散逃的非常多,明宗所保全完整的,只有常山一路军队罢了。向西进发驻扎在魏县,高祖私下秘密对明宗说“:迟疑不决是用兵的一大忌讳,如果一定要去,应果敢地行动。我愿率领三百骑兵先赴汴水,去虎口探听,如能实现愿望,请你率大军迅速前进。夷门这地方,是全国的要害位置,凭借它可以洗刷自己的耻辱。哪能让大将和三军变乱,其后谁来平定呢!危险将在片刻发生,不能无动于衷。”明宗到了相州,就分给高祖三百名骁勇善战的骑兵,派遣高祖在黎阳渡过黄河,从汴城西门进城,接着占据了它。等到明宗进入汴城,庄宗也亲自率领军队到达离汴城五里路的西北部,庄宗登上高城叹息说:“我不能成就大事了!”因此跟随庄宗的士兵大量溃散,前来归顺明宗。明宗马上派遣高祖率领士兵担任前锋,奔赴汜水关,不多久,庄宗遇内乱而亡。
同月,明宗进入了洛阳,嘉奖高祖的功劳,从总管府都校暂任陕州府兵马留后。明宗继承皇位,改年号为天成,五月,加封高祖为光禄大夫、检校司徒,担任陕州保义军节度使,不到一年,那里的军事民政都得到了很好的治理。天成二年二月,加封检校太傅兼六军诸卫副使,进爵位封为开国伯,增食邑四百户。同月,高祖进京,是因为兼任了六军诸卫副使的缘故。八月,又增食邑八百户,实封一百户,以表彰他治理政务的成效。十月,明宗驾临汴州,以高祖担任御营使。御驾到京水,有飞骑报告汴州节度使朱守殷叛乱,明宗命高祖率亲军兼程夜行,两天两夜就到了浚城,一次进攻就夺取了浚城。接着任命高祖为宣武军节度使、侍卫亲军马步军总指挥使兼六军诸卫副使,加封爵位为开国公,增食邑五百户,赐耀忠匡定保节功臣名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