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周岁,征为左卫上将军,自左龙 武统军加特进、检校太傅,充昭义军节度使,赐推忠奉节翊戴功臣。岁余归朝,复 为左龙武统军。高祖御宇之二年,授左骁卫上将军,进封开国公,累上表请老,寻 以病卒,时年七十五。赠太子太师。
陆思铎,澶州临黄人。父再端,赠光禄卿。思铎有武干,梁太祖领四镇,隶于 麾下。及即位,授广武都指挥使,历突阵、拱辰军使,积前后战勋,累官至检校司 徒、拱辰左厢都指挥使,遥领恩州刺史。初,梁军与庄宗对垒于河上,思铎以善射, 日预其战。尝于箭笴之上自镂其姓名,一日射中庄宗之马鞍,庄宗拔箭视之,睹思 铎姓名,因而记之。及庄宗平梁,思铎以例来降,庄宗出箭以视之,思铎伏地待罪, 庄宗慰而释之。寻授龙武右厢都指挥使,加检校太保。天成中,为深州刺史,改雄 捷右厢马军都指挥使。会南伐荆门,思铎亦预其行。时高季兴以舟兵拒王师,思铎 每发矢中敌,则洞胸达掖,由是贼锋稍挫,不敢轻进,诸军咸壮之。高祖革命,拜 陈州刺史,秩满,历左神武、羽林二统军,出为蔡州刺史,遇代归朝。天福八年, 以疾卒,时年五十四。思铎典陈郡日,甚有惠政,常戒诸子曰:“我死则藏骨于宛 丘,使我栖魂于所治之地。”及卒,乃葬于陈,从其志也。
安元信,朔州马邑人也。少善骑射。后唐庄宗为晋王时,元信诣军门求自效。 寻隶明宗麾下,累从明宗征讨有功,明宗即位,擢为捧圣军使,加检校兵部尚书。 清泰三年,迁雄义都指挥使,受诏屯于代州,太守张朗遇之甚厚,元信亦以兄事之。 是岁五月,高祖建义于太原,俄闻契丹有约赴难,元信入说朗曰:“张敬达虽围太 原,而兵尚未合,代郡当雁门之冲,敌至其何以御?仆观石令公素长者,举必成事, 若使人道意归款,俟其两端,亦求全之上策也。”朗不纳,元信悔以诚言之,反相 猜忌。寻闻安重荣、安审信相次以骑兵赴太原,元信遂率部曲以归高祖。《通鉴》: 元信谋杀朗,不克,帅其众奔审信,审信遂帅麾下数百骑,与元信掠百井奔晋阳。 高祖见之喜,谓元信曰:“尔睹何利害,背强归弱?”元信曰:“某非知星识气, 唯以人事断之。夫帝王者,出语行令,示人以信。尝闻主上许令公河东一生,今遽 改之,是自欺也。且令公国之密亲,亲尚不能保,肯保天下之心乎!以斯而言,见 其亡也,何得为强也。”高祖知其诚,因开怀纳之,委以戎事。高祖即位之元年, 授耀州团练使,加检校太保。四年,入为右神武统军,其年八月,复出牧洺州。少 帝嗣位,寻迁宿州,九年,罢任来朝。开运初,授复州防御使。三年,卒于任,年 六十三。赠太傅。
张朗,徐州萧县人。父楚,赠工部尚书。朗年十八,善射,膂力过人,乡里敬 惮之,梁祖闻其名,就补萧县镇使,充吾县都游奕使,时朗年才二十三。岁余,补 宣武军内衙都将,历洛州步军、曹州开武、汴州十内衙、郓州都指挥使。梁末,从 招讨使段凝袭卫州,下之,遂授卫州刺史。事梁仅三年,凡有征讨,无不预之。同 光三年,从魏王继岌伐蜀,为先锋桥道使。明宗朝,历兴、忠、登三州刺史。清泰 初,以契丹犯边,补西北面行营步军都指挥使,从高祖屯军于代北,俄兼代州刺史, 又改行营诸军马步都虞候。高祖建义于太原,遣使以书谕之,朗曰:“为人臣而有 二心可乎!”乃斩其使。《通鉴》:帝以晋安已降,遣使谕诸州,代州刺史张朗斩 其使。盖晋祖初起,安元信劝朗归顺,不从,至是复斩其使也。洎高祖入洛,领全 师朝觐,授贝州防御使,在任数岁。天福五年,除左羽林统军,六年,授光禄大夫、 检校太傅、庆州刺史。在官二年卒,年七十四。
李德珫,应州金城人。祖晟,父宗元,皆为边将。德珫少善骑射,事后唐武皇 为偏校。及从庄宗战潞州、柏乡、德胜渡,继有军功,累加检校尚书左仆射,遥食 郡俸。天成中,检校司空,领蔚州刺史。长兴元年,授雄武军节度、秦成阶观察处 置等使,加检校司徒。二年六月,移镇定州,充北面副招讨使。高祖即位,改镇泾 原,及受代归阙,会高祖幸鄴,授东京留守,加同平章事。少帝嗣位,移广晋尹, 加检校太师。开运中,再领泾州,以病卒于镇。德珫幼与明宗俱事武皇,故后之诸 将多兄事之,时谓之“李七哥”所治之地,虽无殊政,然以宽恕及物,家无滥积, 亦武将之廉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