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寅,太白昼见。八月丙 辰,突厥请和。丁巳,太白昼见。壬戌,吐谷浑请和。甲子,皇太子即皇帝位。
贞观三年,太上皇徙居大安宫。九年五月,崩于垂拱前殿,年七十一。谥曰大 武,庙号高祖。上元元年,改谥神尧皇帝。天宝八载,谥神尧大圣皇帝;十三载, 增谥神尧大圣大光孝皇帝。
赞曰:自古受命之君,非有德不王。自夏后氏以来,始传以世,而有贤有不肖, 故其为世,数亦或短或长。论者乃谓周自后稷至于文、武,积功累仁,其来也远, 故其为世尤长。然考于《世本》,夏、商、周皆出于黄帝,夏自鲧以前,商自契至 于成汤,其间寂寥无闻,与周之兴异矣。而汉亦起于亭长叛亡之徒。及其兴也,有 天下皆数百年而后已。由是言之,天命岂易知哉!然考其终始治乱,顾其功德有厚 薄与其制度纪纲所以维持者何如,而其后世,或浸以隆昌,或遽以坏乱,或渐以陵 迟,或能振而复起,或遂至于不可支持,虽各因其势,然有德则兴,无德则绝,岂 非所谓天命者常不显其符,而俾有国者兢兢以自勉耶?唐在周、隋之际,世虽贵矣, 然乌有所谓积功累仁之渐,而高祖之兴,亦何异因时而特起者欤?虽其有治有乱, 或绝或微,然其有天下年几三百,可谓盛哉!岂非人厌隋乱而蒙德泽,继以太宗之 治,制度纪纲之法,后世有以凭藉扶持,而能永其天命欤?
译文
高祖姓李名渊,字叔德,陇西成纪人。他的前七代先祖李詗,晋末时占据秦、凉二州,自称为王,即凉武昭王。李詗的儿子李歆,被北凉首领沮渠蒙逊灭掉。李歆之子重耳,是北魏的弘农太守。其子李熙,是才能优异的朝廷诏用镇将,因驻守武川,安家长居此地。李熙之子李天赐,任幢主。其子李虎,西魏时被赐姓大野,官做到太尉,与李弼等八人辅助北周取代西魏有功,都成为加“柱国”衔的最高武官,号称“八柱国家”北周孝闵帝承继西魏帝位时,李虎已去世,便追认他的功劳,封为唐国公,谥号“襄”襄公之子李昞,承袭其父爵位封为唐公,任北周的安州总管、柱国大将军,谥号“仁”
李昞在长安生下高祖,李渊性情宽厚仁爱,袭位封为唐公。隋文帝的独孤皇后是高祖姨母,因此文帝与高祖亲近友爱。文帝任北周宰相时,恢复高祖姓李,委任他做侍卫官千牛备身,任用为隋朝的谯、陇二州刺史。
隋炀帝大业年间(605~617),高祖历任岐州刺史、荥阳楼烦二郡太守,召任为殿内少监、卫尉少卿。炀帝征讨辽东,派高祖在怀远镇督运军粮。杨玄感想要谋反,他随从炀帝征辽的兄弟们尽都逃回,高祖事前察觉,禀报炀帝,炀帝迅即率军返回,调高祖任弘化留守抵御杨玄感,并诏令关右诸郡军队统受高祖调度指挥。
这时,隋朝政务荒废,天下大乱,炀帝多凭猜忌杀戮大臣。他曾因事召见高祖,高祖有病,未按时谒见。高祖的外甥王氏,在后宫供职,炀帝问王氏,王氏回禀高祖有病,炀帝说:“可会死吗?”高祖听说后更为恐惧,于是放肆饮酒、收受馈赠,借以掩藏行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