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东门外道北,南向;守宫设文、武侍臣次于其后之左、 右;设群官次于璧水东之门外,文官在北,武官在南,俱西上。
前一日,设御座于青阳左个,东向。三品以上及诸司长官座于堂上:文官座于 御座东北,南向;武官座于御座之东,北向。俱重行西上。设刑部郎中读令座于御 座东南,北向,有桉。设文官解剑席于丑陛之左,武官于卯陛之右,皆内向。太乐 令展宫县于青阳左个之庭,设举麾位于堂上寅阶之西,北向;其一位于乐县东北, 南向。典仪设三品以上及应升坐者位于县东,文左武右,俱重行西向。非升坐者文 官四品、五品位于县北,六品以下于其东,绝位,俱南向;武官四品、五品于县南, 六品以下于其东,俱北向。皆重行西上。设典仪位于县之西北,赞者二人在东,差 退,俱南向。奉礼设门外位各于次前,俱每等异位,重行相向,西上。
其日,陈小驾,皇帝服青纱袍,佩苍玉,乘金路出宫,至于大次。文、武五品 以上从驾之官皆就门外位,太乐令、工人、协律郎、典仪帅赞者皆先入,群官非升 坐者次入,就位。刑部郎中以月令置于桉,覆以帕,立于武官五品东南,郎中立于 桉后,北面。侍中版奏“外办”皇帝舆入自青龙门,升自寅阶,即座。符宝郎置 宝于前。典仪升,立于左个东北,南向。公、王以下入就西面位。典仪曰:“再拜。” 赞者承传,在位者皆再拜。侍中前,跪奏称:“侍中臣某言:请延公、王等升。” 又侍中称:“制曰可。”侍中诣左个东北,南向称:“诏延公、王等升。”典仪传, 赞者承传,在位者皆再拜。西面位者各诣其阶,解剑,脱舄,升,立于座后。刑部 郎中引桉进,立于卯阶下。侍中跪奏“请读月令”又侍中称:“制曰可。”刑部 郎中再拜,解剑,俯,脱舄,取令,升自卯阶,诣席南,北向跪,置令于桉,立于 席后。堂上典仪唱:“就座。”公、王以下及刑部郎中并就座。刑部郎中读令,每 句一绝,使言声可了。读讫,堂上典仪唱:“可起。”王、公以下皆起。刑部郎中 以令置于桉,与群官佩剑,纳舄,复于位。典仪曰;“再拜。”在位者皆再拜。西 面位者出。侍中跪奏称:“侍中臣某言:礼毕。”皇帝降座,御舆出之便次,南、 北面位者以次出。
自仲春以后,每月各居其位,皆冠通天,服、玉之色如其时。若四时之孟月及 季夏土王读五时令于明堂,亦如之。
皇帝亲养三老五更于太学。
所司先奏三师、三公致仕者,用其德行及年高者一人为三老,次一人为五更, 五品以上致仕者为国老,六品以下致仕者为庶老。尚食具牢馔。
前三日,尚舍设大次于学堂之后,随地之宜。设三老、五更次于南门外之西, 群老又于其后,皆东向。文官于门外之东,武官在群老之西,重行,东西向,皆北 上。
前一日,设御座于堂上东序,西向,莞筵藻席。三老座于西楹之东,近北,南 向;五更座于西阶上,东向;国老三人座于三老西阶,不属焉。皆莞筵藻席。众国 老座于堂下西阶之西,东面北上,皆蒲筵缁布纯,加莞席。太乐令展宫县于庭,设 登歌于堂上,如元会。典仪设文、武官五品以上位于县东、西,六品以下在其南, 皆重行,西向北上,蕃客位于其南;诸州使人位于九品之后;学生分位于文、武官 之后。设门外位如设次。又设尊于东楹之西,北向,左玄酒,右坫以置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