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仪二人,从九品下。掌赞唱及殿中版位之次,侍中版奏中严、外办,亦赞焉。 隋谒者台有典仪,武德五年复置,隶门下省。
主书四人,从七品上。主事四人,从八品下。有令史二
城门郎四人,从六品上。掌京城、皇城、官殿诸门开阖之节,奉钥而
纳之。 开则先外后内,阖则先内后外;启闭有时,不以时则诣閤覆奏。有令史二人,书令 史二人。武德五年,置门仆八百人,番上送
钥。
校书郎二人,从九品上。掌校理典籍、刊正错谬。凡学生教授、考试,如国 之制。有学生三十八人,令史二人,楷书十二人,供
笔二人,典书二人,拓书手 三人,笔匠三人,熟纸装潢匠八人,亭长二人,掌固四人。
○中书省
中书令二人,正二品。掌佐天执大政,而总判省事。凡王言之制有七:一曰 册书,立皇后、皇太
,封诸王,临轩册命则用之;二曰制书,大赏罚、赦宥虑囚、 大除授则用之;三曰
劳制书,褒勉赞劳则用之;四曰发敕,废置州县、增减官吏、 发兵、除免官爵、授六品以上官则用之;五曰敕旨,百官奏请施行则用之;六曰论 事敕书,戒约臣下则用之;七曰敕牒,随事承制,不易于旧则用之。皆宣署申覆, 然后行焉。大祭祀,则相礼;亲征纂严,则戒饬百官;临轩册命,则读册;若命于 朝,则宣授而已。册太
,则授玺绶。凡制诏文章献纳,以授记事之官。武德三年, 改内书省曰中书省,内书令曰中书令。龙朔元年,改中书省曰西台,中书令曰右相。 光宅元年,改中书省曰凤阁,中书令曰内史。开元元年,改中书省曰紫微省,中书 令曰紫微令。天宝元年曰右相,至大历五年,紫微侍郎乃复为中书侍郎。
次。 及李林甫专权,又废。大和九年,诏阁日,起居郎、舍人
纸笔立螭
下,复贞 观故事。有令史三人,赞者六人。贞观三年置起居郎,废舍人。龙朔二年曰左史, 天授元年亦如之。
学士,掌详正图籍,教授生徒;朝廷制度沿革、礼仪轻重,皆参议焉。武德四 年,置修文馆于门下省;九年,改曰弘文馆。贞观元年,诏京官职事五品已上嗜 书者二十四人,隶馆习书,
禁中书法以授之。其后又置讲经博士。仪凤中,置详 正学士,校理图籍。武德后,五品以上曰学士,六品已下曰直学士,又有文学直馆, 皆它官领之。武后垂拱后,以宰相兼领馆务,号馆主;给事中一人判馆事。神龙元 年,改弘文馆曰昭文馆,以避孝敬皇帝之名;二年曰脩文馆。景龙二年,置大学士 四人,以象四时;学士八人,以象八节;直学士十二人,以象十二时。景云中,减 其员数,复为昭文馆。开元七年曰弘文馆,置校书郎,又有校理、雠校错误等官。 长庆三年,与详正学士、讲经博士皆罢,颛以五品以上曰学士,六品以下曰直学士, 未登朝为直馆。
○弘文馆
侍郎二人,正三品。掌贰令之职,朝廷大政参议焉。临轩册命,为使,则持册 书授之。四夷来朝,则受其表疏而奏之;献贽币,则受以付有司。
舍人六人,正五品上。掌侍奏,参议表章。凡诏旨制敕、玺书册命,皆起草
画;既下,则署行。其禁有四:一曰漏
,二曰稽缓,三曰违失,四曰忘误。制 敕既行,有误则奏改之。大朝会,诸方起居,则受其表状;大捷、祥瑞,百寮表贺 亦如之。册命大臣,则使持节读册命;将帅有功及大宾客,则劳问。与给事中及御 史三司鞫冤滞。百司奏议考课,皆预裁焉。以久次者一人为阁老,判本省杂事;又 一人知制诰,颛
画,给
于政事堂;其余分署制敕。以六员分押尚书六曹,佐宰 相判案,同署乃奏,唯枢密迁授不预。姚崇为紫微令,奏:大事,舍人为商量状, 与本状皆下紫微令,判二状之是否,然后乃奏。开元初,以它官掌诏敕策命,谓之 “兼知制诰”肃宗即位,又以它官知中书舍人事。兵兴,急于权便,政去台阁, 决遣颛
宰相,自是舍人不复押六曹之奏。会昌末,宰相李德裕建议:台阁常务、 州县奏请,复以舍人平
可否。先是,知制诰率用前行正郎,宣宗时,选尚书郎为 之。
符宝郎四人,从六品上。掌天八宝及国之符节。有事则请于内,既事则奉而 藏之。大朝会,则奉宝
于御座;行幸,则奉以从焉。大事
符,则藏其左而班其 右,以合中外之契,兼以敕书;小事则降符函封,使合而行之。凡命将、遣使,皆 请旌、节,旌以颛赏,节以颛杀。有令史二人,书令史三人,主宝二人,主符四人, 主节四人。武后延载元年,改符玺郎曰符宝郎;开元元年,亦曰符宝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