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从七品上;丞二人,从八品下;监事五人。掌平籴、仓储、出纳。有 府四人,史八人,典事五人,掌固六人。显庆三年,置署。武后时,东都亦置署。
○国子监
祭酒一人,从三品;司业二人,从四品下。掌儒学训导之政,总国子、太学、 广文、四门、律、书、算凡七学。天子视学,皇太子齿胄,则讲义。释奠,执经论 议,奏京文武七品以上观礼。凡授经,以《周易》、《尚书》、《周礼》、《仪礼》、 《礼记》、《毛诗》、《春秋左氏传》、《公羊传》、《谷梁传》各为一经,兼习 《孝经》、《论语》、《老子》,岁终,考学官训导多少为殿最。
丞一人,从六品下,掌判监事。每岁,七学生业成,与司业、祭酒莅试,登第 者上于礼部。
主簿一人,从七品下。掌印,句督监事。七学生不率教者,举而免之。录事一 人,从九品下。武德初,以国子监曰国子学,隶太常寺,贞观二年复曰监。龙朔二 年,改国子监曰司成馆,祭酒曰大司成,司业曰少司成。咸亨元年复曰监。垂拱元 年,改国子监曰成均监。有府七人,史十三人,亭长六人,掌固八人。
△国子学
博士五人,正五品上。掌教三品以上及国公子孙、从二品以上曾孙为生者。五 分其经以为业:《周礼》、《仪礼》、《礼记》、《毛诗》、《春秋左氏传》各六 十人,暇则习隶书、《国语》、《说文》、《字林》、《三仓》、《尔雅》。每岁 通两经。求仕者,上于监;秀才、进士亦如之。学生以长幼为序,习正业之外,教 吉、凶二礼,公私有事则相仪。龙朔二年,改博士曰宣业。有大成十人,学生八十 人,典学四人,庙干二人,掌固四人,东都学生十五人。
助教五人,从六品上。掌佐博士分经教授。
直讲四人,掌佐博士、助教以经术讲授。
五经博士各二人,正五品上。掌以其经之学教国子。《周易》、《尚书》、 《毛诗》、《左氏春秋》、《礼记》为五经,《论语》、《孝经》、《尔雅》不立 学官,附中经而已。
△太学
博士六人,正六品上;助教六人,从七品上。掌教五品以上及郡县公子孙、从 三品曾孙为生者,五分其经以为业,每经百人。有学生七十人,典学四人,掌固六 人,东都学生十五人。
△广文馆
博士四人,助教二人。掌领国子学生业进士者。有学生六十人,东都十人。天 宝九载,置广文馆,有知进士助教,后罢知进士之名。
△四门馆
博士六人,正七品上;助教六人,从八品上;直讲四人。掌教七品以上、侯伯 子男子为生及庶人子为俊士生者。有学生三百人,典学四人,掌固六人;东都学生 五十人。
△律学
博士三人,从八品下;助教一人,从九品下。掌教八品以下及庶人子为生者。 律令为颛业,兼习格式法例。隋,律学隶大理寺,博士八人。武德初,隶国子监, 寻废;贞观六年复置,显庆三年又废,以博士以下隶大理寺;龙朔二年复置。有学 生二十人,典学二人。元和初,东都置学生五人。
△书学
博士二人,从九品下;助教一人。掌教八品以下及庶人子为生者。石经、《说 文》、《字林》为颛业,兼习余书。武德初,废书学,贞观二年复置,显庆三年又 废,以博士以下隶秘书省,龙朔二年复。有学生十人,典学二人,东都学生三人。
△算学
博士二人,从九品下;助教一人。掌教八品以下及庶人子为生者。二分其经以 为业:《九章》、《海岛》、《孙子》、《五曹》、《张丘建》、《夏侯阳》、 《周髀》、《五经算》、《缀术》、《缉古》为颛业,兼习《记遗》、《三等数》。 凡六学束脩之礼、督课、试举,皆如国子学;助教以下所掌亦如之。唐废算学,显 庆元年复置,三年又废,以博士以下隶太史局。龙朔二年复。有学生十人,典学一 人,东都学生二人。
○少府
监一人,从三品;少监二人,从四品下。掌百工技巧之政。总中尚、左尚、右 尚、织染、掌冶五署及诸冶、铸钱、互市等监。供天子器御、后妃服饰及郊庙圭玉、 百官仪物。凡武库袍襦,皆识其轻重乃藏之,冬至、元日以给卫士。诸州市牛皮、 角以供用,牧畜角、筋、脑、革悉输焉。细镂之工,教以四年;车路乐器之工三年; 平漫刀槊之工二年,矢镞竹漆屈柳之工半焉;冠冕弁帻之工九月。教作者传家技, 四季以令丞试之,岁终以监试之,皆物勒工名。丞六人,从六品下。掌判监事。给 五署所须金石、齿革、羽毛、竹木,所入之物,各以名数州土为籍。工役众寡难易 有等差,而均其劳逸。主簿二人,从七品下;录事二人,从九品上。武德初,废监, 以诸署隶太府寺。贞观元年复置。龙朔二年改曰内府监,武后垂拱元年曰尚方监。 有府二十七人,史十七人,计史三人,亭长八人,掌固六人,短蕃匠五千二十九人, 绫绵坊巧儿三百六十五人,内作使绫匠八十三人,掖庭绫匠百五十人,内作巧儿四 十二人,配京都诸司诸使杂匠百二十五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