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卷二十四(7/7)

。近来突厥全国出动投奔我朝,陛下又不能押送到长江淮河之间去改变他们的习俗,反而赏赐财物,全都授予官职,安置在内地居住,这哪里是长治久安的办法呢?现在伊吾虽然已经归顺,却在遥远的沙碱地区。我认为对于那些愿意作为大唐属国的部族,应当确立这种隶属关系,让他们居住在北部边境,畏惧大唐的威力,怀念大唐的恩德,永远充当附属大臣。因为是边远民族,所以只让他服从而不收留,这就是给予名义上的恩惠,得到实质上的利益。河西的民众,粮食被征集来防御外族入侵,每个州县凋敝冷落,加上是在隋朝末年的大乱之后,人口财物减少消耗太多。我的想法是停止招收抚慰外族民众,减少劳役负担,使边地百姓从事农业生产,这是朝廷的利益所在。”太宗采纳了他的意见。

贞观八年(634),任剑南道巡省大使。征讨吐谷浑时,李大亮任河东道行军总管,与大总管李靖从北路进军,途经青海、河源,在蜀浑山和敌军相遇,一场大战,打败了敌军,俘虏了一位著名的王,缴获各种牲畜几万头,进封他为国公爵号。后来被任命为右卫大将军。晋王李治立为太子时,李大亮兼任太子右卫率,还兼任工部尚书,一身兼三职,在皇帝、太子两处值班警卫。李大亮值夜班,经常通宵和衣而睡。太宗曾经慰问他说“:到您值夜班时,我就睡得很香甜。”

贞观十八年(644),太宗巡视洛阳,命令李大亮当房玄龄的副手留守长安。

房玄龄称赞他“有西汉王陵、周勃的气节,可以委任重大职责”不久患病卧床不起,太宗亲自为他调配药方,派邮差飞马传送给他。临终前,写奏表请求停止征讨高丽;还说长安是京城,希望记住关中。奏表写成后,叹息说:“我听说男子汉不死在女人的手中。”于是命令人们走开,说完就去世了,享年五十九岁。入殓时,家中没有珍珠玉石让他含在口里,只剩五斛米、三十匹布。太宗哭得很悲痛。

追认他为兵部尚书、秦州都督,谥号为“懿”,安葬在太宗预先为自己营建的昭陵墓地。

李大亮性情忠诚谨慎,外表好像不善言谈,但气质刚正坚贞,不能触犯他的礼仪原则。跟皇帝争论是非,也不迂回屈从。即使是夫人孩子也不曾见他有萎靡懈怠的神色,伺候哥嫂以恭敬闻名。

他地位高名声大,但住宅简陋矮小得很。

在越州撰写书稿几百卷,调离时,留在了越州都督府。当初,打败辅公礻石后,按军功赏赐给他一百名男女奴仆,他说道:“你们都是官绅人家的子女,不幸家破人亡,我怎忍心把你们留下做奴隶呀?”释放了他们。高祖知道后,赞美他,改赐了二十名俚族女仆。后来打败吐谷浑,又赏赐了一百五十名奴婢,他全部送给了亲戚。安葬没有子孙的族人三十多名,丧葬礼仪加倍隆重。

曾因张弼的帮助逃脱了死亡,显贵之后,一心想报答他。当时张弼任将作丞,隐藏着不见李大亮,李大亮找不到他。有一天,在路上认出了张弼,握住他的手哭泣,把全部家产送给他,张弼谢绝不愿接受。李大亮就对太宗陈述说“:我能侍奉陛下,是得亏张弼帮助,请把我的官职爵位全部转送给他。”太宗为此提升张弼为中郎将、代州都督。人们都敬重李大亮不忘报答恩情,赞扬张弼不夸耀自己。李大亮死后,他抚养的亲族孤儿把他当作父亲服丧的有十多人。

他哥哥的儿子李道裕,贞观末年任将作匠。有人告发张亮谋反,太宗命令朝廷官员们发表意见。都说张亮应该处死,只有李道裕一个人说还没有证据。

太宗在气头上没有细想,就杀了张亮。

年底,刑部侍郎空缺,宰相多次推荐人选,都没批准。太宗说:“我有人选了。

这人就是说张亮造反没有证据的李道裕,我当时虽然没有听他,现在还为这事后悔。”于是任命李道裕为刑部侍郎。后来官职做到大理卿。

李大亮有个族间孙儿名迥秀。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