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卷二十六(6/6)

笔写诏书说:“您的意见,有利于国家,我很珍爱,所以赏赐一函黄金,您切莫推让。”

这一年,要在七个州设置官署,秦王担任雍州牧,任命萧瑀为雍州都督。高祖的诏书发到中书省,没有即时执行,高祖责备他们拖拉,萧瑀说:“隋朝末年,内史宣布的诏令常常前后矛盾,各主管官吏不知该听哪种。如今开始创建基业,号令关系到国家安危。每当接到一项诏令,一定要反复核对,对前后统一的,才能下发,这就是滞留的原因。”高祖说:“是那样,我还担心什么呢?”当初,萧瑀在关内的田地房屋都交高祖赏给了功臣,到现在,都还给了他。他全部分给了族人,只留下祠堂祭祀祖先。王世充被消灭后,萧瑀升任尚书右仆射。武德七年(624),由于“火星”触犯“右执法星”,他要求辞职回避,高祖没有同意。过了很久,改任尚书右仆射。

贞观初年,房玄龄、杜如晦受到太宗皇帝的信任,朝廷职权逐渐分散,萧瑀不能没有怨恨,一有疏漏就猛烈抨击,言辞粗俗浮躁。太宗生气,让他免职回家。

不久,授予他特进头衔、太子少师官职,恢复左仆射职务,给予收纳六百户租税的实封。太宗询问他:“我想永保江山,该怎么办?”萧瑀说“:夏商周三朝能够长久保住天下的办法,都是分封诸侯作为保卫中央的藩国。秦朝设置郡县,两代就灭亡了。汉朝把亲属功臣封为王侯,国运也有四百年。曹魏、晋朝废除分封制,没转过身来就灭亡了。这就是分封制的显著效果。”太宗采纳了这个意见,开始商议分封国公刺史。后来因与陈叔达在朝廷愤怒争执而获不尊重皇上的罪过,被免除官职。年底,起用为晋州都督。后来调回朝廷任太常卿,改任御史大夫,参与朝政。萧瑀议论朝政聪明善辩,但是不能宽容别人的不足,有时存心诡辩观点不一,但他一向法度严谨,房玄龄、魏征、温彦博都不能裁断辩驳,他的意见多数不被采纳,心里也愤愤不平。

碰巧房玄龄等人犯了小错,萧瑀就拼命弹劾,太宗不予理睬,因此反而给自己造成损失,贬为太子少傅,后来授予特进这个空衔,再任太常卿。后来出任河南道巡省大使。贞观九年(635),又调回朝廷参与政事。

太宗曾说:“武德末年,太上皇有废除建成另立太子的想法,但我立有无法奖赏的功勋,建成、元吉不能容我,萧瑀那时不理他们的利诱威胁,真是个关系国家安危的大臣。”所以写诗赐给他说:“疾风知劲草,版荡识诚臣。”又对萧瑀说“:您守志不移刚直不阿,古人也无法超过,但是善恶分得太清楚了,有时也失去分寸。”萧瑀跪地叩头道歉说“:既承蒙您教导,又肯定我忠诚正直,虽然到了快死的年龄,却如新生一样。”魏征说:“有的臣子违背众人心愿坚持法度,国君认为公正而原谅他;孤立无援坚守节操,君主认为刚直而原谅他。从前听到有关他的传闻,现在才见到他的实际情况。假使萧瑀不是遇到陛下,怎能保全自己呢?”晋王李治立为太子,萧瑀被授予太子太保、同中书门下三品。太宗说:“太子的太师、太傅、太保这三位老师,是用道德教导太子的人,待遇不尊贵,就无处学到礼仪法则。”于是发出诏令“:老师进见太子,太子出门迎接礼拜,老师回拜;进门时,太子推让以后才能进去;老师坐下后,太子才坐下;写作文章前后都要写上名字,并且写上‘惶恐’一词。”

萧瑀平生地位尊贵,但是心胸狭窄。

每到内廷朝见太宗,就反映:“房玄龄一伙人拉帮结派窃取权力,如胶似漆牢不可破,只是还没造反而已。”太宗说:“没有谁比君主更了解臣子,我虽然不算聪慧明智,难道对品评善恶也模糊不清?”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