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辗转运输的劳苦。放弃四镇,使中原得到好处;罢守安东,辽西获得实惠,节省远戍的军费集中兵甲器械镇守要塞,恒、代的镇守牢固,边关州郡也就丰足了啊!
“况且,行仁政的外域安宁,可以缓解域内危机。陛下应下诏让边关军队谨慎守备,以逸待劳,那么将士们会力量倍增;以主抵御客侵,那我方就会得到方便;坚壁清野,敌寇就什么也得不到。如果他们主动出击,深入就有寸步难行的忧虑,浅入又没有缴获俘虏的好处。这样,不到几年,四镇与安东二处的敌寇可以不用讨伐就臣服了。”
又请求废安东,恢复高姓的做君长,免去江南辗转运输粮草,让百姓得到安宁。这些意见未被采纳。
张易之曾经不在意地请教自身安全的计谋,仁杰说:“只有劝武后迎回庐陵王可以免除祸患。”这时,武后想立武三思为皇太子,为此询问宰相,众大臣都不敢回答。仁杰说:“依臣看,上天和百姓都没有厌弃唐的仁德。此刻,匈奴侵犯边境,陛下让梁王三思在市上招募勇士,过了一个月还不到一千人。庐陵王代替梁王做这件事,不到十天,就募兵五万。
现在要承继大统,非庐陵王不可。”武后大怒,罢议。过后好长一段时间,武后召见仁杰说:“朕多次梦见博双陆而不胜,这是什么原因?”这时,狄仁杰与王方庆都在,二人同时回答:“博双陆不胜,无子啊!上天有意用这警戒陛下呀!况且太子是天下的根本,根本一动摇,那天下就危险了。文皇帝冒刀刃箭林,冲锋陷阵,勤奋用力夺得天下并传之后代子子孙孙。先帝病危,诏令陛下监国。陛下获取帝位十几年,又要传位给三思。况且,姑侄与母子哪个亲?陛下立庐陵王为皇太子,您驾崩后能常享宗庙,若立三思为皇太子,宗庙里就不会有您这姑姑的神主牌位了。”武后感悟,当天就派徐彦伯到房州迎接庐陵王,庐陵王到后,武后把庐陵王藏在王帐中,召见仁杰说庐陵王的事。仁杰恳请意切,以致哭泣不能停止。武后让庐陵王出来,说:“还你皇太子。”仁杰跪拜叩头,说:“太子回来了,还没人知道,人言纷纷,怎么才能让人相信呢?”武后认为对,就下诏令,使皇太子住在龙门,然后按礼数迎接回宫。满朝文武及老百姓都十分高兴。当初,吉顼、李昭德多次请求太子回宫,武后就是不答应,只有仁杰每每以母子天性为说词,武后即使忌恨不做声,却不能不感悟,因此终于恢复了唐的嗣统。
不久,任官纳言并兼任右肃政御史大夫。突厥入侵赵、定等地,大肆杀人抢掠。诏下,任命狄仁杰做河北道行军元帅,并授权他见机行事。突厥杀尽所掠掳的男女达万余人,由五回的路离开,仁杰猛追没有赶上。改任为河北安抚大使。当时,百姓大都被突厥胁从,当突厥兵已离开,又怕被杀就纷纷逃跑或隐藏。
仁杰上疏说:“议论者以为敌虏入侵,才开始明了百姓的反抗或服从,有的被迫胁从,有的愿意服从,有的接受了伪官伪职,有的被招抚。诚然,山东之人重义气,做事死也不会后悔。由于兴起军旅,调拨征发繁重,使得百姓家产受损失、被破坏,拆屋卖田,老百姓也无法达到所需数额。又有官吏侵占渔利,州县的苛捐徭役,督促催促,严刑拷打,情况危急,催逼紧迫,只好不遵循礼仪,投敌如投犬羊,为的是苟延性命。这是君子所愧做的事,但小人却习以为常了。百姓好比是水,堵塞了就成了渊,疏通了就成了河,畅通、阻塞哪有一定之规。以往,董卓之乱,帝乃流亡,卓已被捉被杀,对其部属没有赦免,因此,事变接二连三地发生,流毒京师宗室,这是因为施的恩惠不普遍、不恰当,失去机会在先的缘故。现在,担着罪恶的军伍,隐匿逃窜到深山大泽,如果赦免就出来,不赦免就疯狂,山东的众多盗贼,由于这个原因而集聚,所以臣以为边关暂时告警不足为忧患,中原大地不安宁诚可为忧虑啊!主持大国之政的不可用管理小地方的办法去治理,事情牵扯的面宽了不可以过细去分。人主所从事的是不必按常规处置,愿大赦河北,一个也不要问罪。”下诏认可。
仁杰还朝,拜为内史。武后驾幸三阳宫,王公大臣全都跟随,武后独赐仁杰在最显要的位置,礼眷甚隆,超出寻常,没有等辈的。这个时候,李楷固、骆务整讨伐契丹,并攻克了它,在含枢殿献俘获,武后十分高兴。这两个人本来是契丹李尽忠的部将,尽忠入侵,楷固等多次挫败王师,后来投降,有司请求按律论罪处死。仁杰称他们骁勇,可留任,如果免去死罪,一定会对武后感恩戴德,还可建立功勋。到这时候,凯旋来朝,武后向仁杰举酒,赞赏他知人。授楷固为左玉钤卫大将军、燕国公,赐姓武;授务整右武威将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