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如下:“唐受天命,十有二圣。兢兢业业,咸勤厥政。鸟生深林,兽在丰草。春搜冬狩,取之以道。鸟兽虫鱼,各遂其生。
民野君朝,亦克用宁。在昔玄祖,厥训孔彰‘:驰骋畋猎,俾心发狂。’何以效之,曰羿与康。曾不是诫,终然覆亡。高祖方猎,苏长进言:‘不满十旬,未足为欢。’上心既悟,为之辍畋。降及宋瞡,亦谏玄宗。温颜听纳,献替从容。瞡趋以出,鹞死握中。噫!逐兽于野,走马于路。岂不快哉,衔橛可惧。审其安危,惟圣之虑。”
不久调任中书舍人。田布官拜魏博节度使,穆宗命白居易持节去宣布谕旨,田布送他五百匹缣。穆宗叫他收下来,居易婉辞谢绝,说:“田布父仇国耻未雪,人们应当以物资帮助他。现在却收取他的财资,按情谊是不能忍心收下的。现在前去宣谕慰问的官员很多,如果都要赠物,那么敌人未消灭,而田布的资财就都搞光了。”穆宗准许他推辞了礼物。
这时,河朔再度叛乱,朝廷集合各路兵马去征讨,但却延迟无功。叛军占领弓高,断绝了粮道,深州被围局势更为紧急。白居易上书说:“兵多则难以调遣,将多意见不易统一。应该下诏魏博、泽潞、定州、沧州四节度使,命令他们各坚守自己的领地,以节省军事开支。每道各出精兵三千,派李光颜率领。光颜已有凤翔、徐、滑、河阳、陈许的军队不少于四万,可以直接进击敌人,打开弓高粮道,联合下博军,解深州的围困,再与牛元翼合军。另外仍任裴度为招讨使,使他倾太原兵力西进,见机乘隙夹攻。同时下诏抚令以动摇其军心,未用武力剿灭,一定自己溃灭。而且光颜长期统帅军队,有威名;裴度忠勇,可独当一面,没有比这两人更恰当的了。”当时,天子荒纵,宰相才能低下,赏罚不当,坐视逆叛,无所作为。白居易虽然多次忠谏,但没有引起注意,就恳求外放。不久任杭州刺史,最初筑堤围钱塘湖,聚泄湖水,可以灌溉千顷良田;又复浚疏李泌浚治过的六口大井,百姓靠这些井饮用。过了很久,白居易又以太子左庶子分司东都。
又派任苏州刺史,因病未去。
文宗即位,居易任秘书监,后授刑部侍郎,封晋阳县男。大和初年,二李党争开衅,祸福交替于党争之中,你争我夺,降升与毁誉好像早与晚交替一般。杨虞卿和白居易是姻亲,但与李宗闵关系很好,居易不愿卷入党争,就称病还东都洛阳,任太子宾客分司。第二年,拜河南尹,再做宾客分司。文宗开成初年,起用为同州刺史,未受,改太子少傅,晋爵冯翊县侯。武宗会昌初年,以刑部尚书致仕退休。会昌六年(846)逝世,享年七十五岁,追赠尚书右仆射,宣宗写诗吊唁他。他遗嘱薄葬,不必请谥号。
白居易受知遇于宪宗,遇事无不直言,论事详尽严格,许多意见被认可,但遭当道者所忌,遭到排挤,以致抱负不能实现,乃纵情于诗文美酒。在再度受重用以后,又都是年少的皇帝,屈曲更不合宜,任职后往往受贬抑,因之就无意于功名了。居易和弟白行简及从祖弟敏中友爱。在洛阳所居的履道里,疏理塘沼种植树木,修筑石楼于香山,又凿通龙门八节滩,自号“醉吟先生”,并写了传。到了晚年对于佛道更为沉溺,以致经月不食荤腥,自称“香山居士”曾与胡杲、吉日攵、郑据、刘真、卢真、张浑、狄兼谟、卢贞等宴酒聚会,他们都是年事很高且有闲暇的老人,人们很钦慕他们,曾绘制《九老图》。
白居易为文精切,然最善于写诗。
最初,多以诗规讽得失,到后来写多了,更趋于平易通俗,多至数千首,当时即为士人争相传诵。鸡林(朝鲜)外商得诗卖给他们的宰相,一篇可换一金,有伪作,宰相总能辨别出来。最初,与元稹相互酬咏,所以人称“元白”;元稹去世后,又与刘禹锡齐名,号称“刘白”他出生才七个月就能翻看书籍,指出“之”、“无”两字,虽试百多次不错,九岁私下学声律。
他深通文章,大概是天赋的。白敏中任宰相,为居易请谥,谥“文”后来履道里的府第终于改成佛寺。洛阳和江州人为居易立了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