及至讨平了韦氏,当天晚上就使崔日用暂时主持雍州长史的事。后来论功授官银青光禄大夫、黄门侍郎,参与研究军国大事,封爵齐国公,赐实封户二百。后来,与中书侍郎薛稷相互争吵,停止他参政,出任婺州长史。后来,历任扬州、汴州、兖州刺史。
又任荆州长史,入奏献计:“太平公主阴谋叛逆,已露出迹象。陛下以往在东宫府时,想要声讨有罪,还是身为子、为臣,需要与有力者合计。现在已经据有大位,只要下一道制书,就能定大事了。”皇帝说:“事实虽然如此,但怕惊动太上皇,怎么办?”崔日用说:“臣听说天子之孝与百姓之孝是不同的。百姓的孝,只要恭顺地听命父母;天子之孝,那就在于安定国家,发展社稷。假若听任奸邪之人发难而使大业亡弃,还能实行天子之孝吗?恳请先安定北军,然后收捕逆党。这样就不会惊动太上皇。”皇帝听从了他的建议。到讨伐逆贼时,诏令崔日用暂任检校雍州长史。后因功加封二百户,升任吏部尚书。
皇帝过生日,崔日用选择《毛诗-大雅-小雅》二十篇,及司马相如的《封禅书》献给皇帝,借这些诗文表达自己劝告之心。皇帝下诏书并赐衣裳一副,物五十段,以表示答谢。
后来,因哥哥犯罪而受连累,出任常州刺史。按例减削实封三百户,转任汝州刺史。开元七年(719),有诏令:“唐复国之时,崔日用参与了大事,功劳很大,不宜减封。恢复原实封二百户。”调任并州长史。不久死去,终年五十岁。并州人怀念他的恩惠,官吏百姓几百人都穿素服送丧。追赠吏部尚书,赐谥为“昭”
再次追赠荆州大都督。
崔日用思维敏捷,口才超群。对于政事极为敏感,能把握时机,避祸取富贵。先天年后,又要求入朝为相,但未能成功。他曾对别人说:“我一生行事,都根据形势随时变动,不一定守住最初的想法。不过每次反思,都像芒刺在背一样地不安。”
儿子崔宗子,承袭封爵,也好学,为人宽厚严谨,有风致。与李白、杜甫等人以文章交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