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遗漏不著录,怎么能表彰那些贤臣?况且怀念武功,纪念文德,是祖先所创,在我朝怎敢忘记呢?有关部门应该排列名次,各画出他们的图像,排列在凌烟阁前代贤臣后面。”命令皇太子写了这段文字,赐给李晟,李晟把它刻在石碑上,立在大门前。
贞元七年(791),因为临洮未收复,李晟请求把万年县的赋税加给他,朝廷下诏书批准。贞元九年(793),李晟去世,享年六十七岁。皇帝听到噩耗直流泪,下令百官到李晟府第吊唁。到装棺入殓时,皇帝亲自写诏书,立誓保护李晟的后代,延续他的爵位,在他的灵柩前宣读。追封他为太师,赠谥号“忠武”到下葬时,皇帝又亲到望春门送葬,派使者在灵车前宣读诏书,百官在路旁哭拜。
唐宪宗元和年间,下诏书给李晟的家属和亲族,让李晟在德宗的庙堂配祭。唐僖宗流亡四川时,仓部员外郎袁皓收集李晟的功勋事迹,编写了《兴元圣功录》,遍赐诸将。表彰李晟,激励诸将。
李晟生性痛恨丑恶,对下级严明。
每次作战,必定说:“某人有功劳,某人在这方面擅长。”即使是做杂役的人做了点好事,也一定记下姓名,特别憎恶下属拉帮结派。坚守信义,对老朋友感情深厚。
岚州刺史谭元澄曾对李晟有恩,后被朝廷流放而死,李晟显贵后,为他申冤,朝廷下诏追赠元澄为宁州刺史,李晟抚养他的两个儿子,让他们成才做官。李晟在凤翔时,曾说:“魏征因为直言进谏,让太宗取得超过尧舜的业绩,真是忠臣啊!
我真仰慕他。”行军司马李叔度说“:那是文官的职分,您功高德厚,怎么还追求这呢?”李晟说:“您说错了,我有幸能充任将相,如果为了明哲保身不说话,这难道能说是皇帝有错误臣下不隐瞒吗?这不是皇帝所要选择的臣子。”叔度听了很惭愧。所以李晟每次上朝,对答皇帝,都忠诚正直地尽到大臣的节操,不曾居功自傲锋芒毕露。治家严格,子侄辈不是早晚不特别见面,话家常时,不曾涉及国事。正月,嫁到崔氏的女儿回娘家来,李晟批评她说“:你有家,你的婆婆在堂,媳妇应当备办酒食,准备招待宾客。”立即挡住她,不让进门。通达礼义,督促教化,竟到了这样的程度。
李晟与马燧都在朝中,皇帝常恩赐酒宴舞乐,派出的使者在路上一个接一个。两家早晨若没有钟鼓声,执金吾就会报告给皇帝,稍后,朝廷使者来了,必定说:“今天为什么不奏乐?”死后,朝廷修了盐州城,恢复了原来的盐池,把新盐赐给宰相,皇帝怀念李晟,就送盐到李晟灵座前,从始至终受皇帝宠信,没有谁比得上。
李晟有十五个儿子,其中有名望的是李愿、李宪、李訫、李听。
李愿年轻时谦虚谨慎,李晟建立功勋时,儿子们没有出来做官,宰相把这事报告皇帝,当天征召李愿委任为太子宾客、上柱国。按先例,柱国府门前有列戟的仪仗,于是父亲、儿子的府第门前都恩赐列戟。
元和初年,兼任夏绥银宥节度使。
李愿执法简明严格,有一个部属丢失了马,他立了一面告示牌在路口,上写悬赏找这匹丢失的马。第三天,丢失的那匹马和一匹良马系在衙门下并附言“:这匹马跑到我家,没有报告官府,应判死罪,谨请用良马赎罪。”李愿收回丢失的马但放了良马。境内秩序井然。调任武宁军节度使。逢到进攻青州、郓州,多次立功,因为久病,朝廷用李訫代理他。召回朝任刑部尚书,不久又任检校尚书右仆射、凤翔节度使。从这以后,接近美女和歌舞,政事腐败了。
长庆年间,调宣武节度使。当初,张弘靖发给宣武军士兵的军饷很丰厚,李愿到任府库空虚,奖赏将士比不上他在任时,但奢侈享乐的费用超过了他。用酷刑控制部下,任用亲家窦缓主管帐中兵,窦缓骄横懒散,牙将李臣则等人因士兵们忍受不了,在夜晚砍下了窦缓的头。